展的更為嚴重,文學也越來越轉離藝術的軌道,被迫、也是主動走向國家意識形態。當代學者吳俊先生在研究當代文學時,把這種由國家權力全面支配的文學稱之為“國家文學”。他指出,國家文學是國家權利的一種意識形態表現方式,或者就是國家意識形態的直接產物,它受到國家權力的保護。同時,國家文學是意識形態領域中國家權利的代表或代言者之一,它為國家權力服務,國家權力是國家文學最高也是最終的利益目標?。
以此來參照1949年以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寫作,可以發現,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寫作和中國當代文學一樣,全面受制於國家意識形態的支配,不管是在寫作的指導綱要、目標、範圍,還是價值訴求與價值歸屬上,都要依附和服從於國家意識形態的想象、設計與實踐。文學史書寫的合法性,首先是政治上的合法性。?在此意義上,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寫作,也可以稱作是“國家文學史”的寫作。意指在特定的時代,特定的界限和特定的意識形態之下的文學史書寫。
國家文學史的寫作是一種非個人化的寫作狀態,大多是指集體編寫的文學史,其中也有個人撰寫的文學史著作,如王瑤先生的《中國新文學史稿》等,但總體而言,在寫作主旨上,沒有脫離國家文學史的寫作範圍。國家文學史的時間限度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建立到70年代末期這段時間。但這一上下限並無絕對的限制,如80年代的文學史寫作,某種意義上仍然是國家意識形態範圍之內的寫作,但在表述方式上已經體現出意識形態的松化,個人敘事的聲音開始出現,因此並不放在國家文學史範疇之內論述。 。。
從遺棄到迴歸?(2)
國家文學史的書寫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意義。從大的範圍來看,二戰以後,中國擺脫了近代以來的半殖民地狀態,建立新的國家,作為後殖民時期?新的國家想象,在文學上的體現便是中國新文學史的書寫。“民族這個‘想象的共同體’最初而且最主要是透過文字(閱讀)來想象的。”?作為後殖民時期的國家,剛剛掌握政權的中國共產黨要鞏固這一得之不易的新的“共同體”,就必須在文字/文學上做出敵我之間的甄別、篩選。從第一部,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國家文學史——《中國新文學史稿》——寫作的指導思想、論述物件和論述方式上也許可以看出國家文學史寫作的規範和標尺。
黃修己指出,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寫作是運用了毛澤東《新*主義論》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觀點來統帥全書的?。王瑤自己在《自序》中也承認《史稿》是緊貼著黨內有關新文學史的指導思想完成的。這一指導思想主要體現在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中,其中又以《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重要。不管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四十年代,還是1949年以後,它一直是*制定文藝政策指導文藝運動的根本指標,具有不可置疑的權威性。《講話》明確指出,文藝“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然後才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服務,政治內涵極為突出。這表明,無產階級革命者建立的新政權在文藝思想上實行的是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的原則。
在這種國家文學史寫作視野觀照之下,從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到唐彛�噸洩�執�難�貳罰ㄈ�肀荊��疾豢贍苷業秸虐�岬奈恢謾9�椅難�紛魑�籩趁袷逼謔樾蔥碌墓�蟻胂竦鬧匾�ぞ擼�諑凼齠韻蠛吐凼齜絞繳隙甲齔雋艘歡ǖ惱綾鷙蛻稈 �
1951年9月,開明書店出版了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在此之前的7月底,張愛玲出席了上海第一屆文藝代表大會,11月,長篇小說《十八春》由上海《亦報》社出版單行本,隨後中篇小說《小艾》在《亦報》連載,《小艾》風格和之前的作品有很大的改變,字裡行間流露出向新政權靠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