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持研究工作達20幾年之久。他的《林產製造化學》和《森林利用學》兩部講義以及《松脂試驗》、《木素定量》、《川西木材強度之研究》等一大批有建立性的學術論文,對教育和培養我國一代林業科學家起了重要的作用。1937年1月,當選為中華農學會理事長。
日本侵華不斷加劇,進一步燃起了梁希的愛國熱情和對時局的關心。對國民黨不抵抗主義的失望,使他把目光轉向堅持敵後抗戰的延安。他曾對朋友說:“中國的希望在延安”,並表示要親自到延安,參加抗日戰爭。在重慶期間,他積極參加“民主科學座談會”活動,後來在這個座談會基礎上,於1946年5月成立“九三學社”。梁希成為這個以文教和科技界高階知識分子為主體、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的民主政團的發起者和籌備者,並當選為監事。梁希的反獨裁、反內戰的言論,引起國民黨政府的注意,不斷有特務對他施以恐嚇。梁希大義凜然的說:“如果我梁希的名字能夠寫在聞一多之後,可謂死得其所,何懼之有?”1947年春,梁希曾為青年人做《科學與政治》的報告,表達了一個科學家對政治的理解和態度。他說:“科學工作者應過問政治,討論政治,必要時改造政治,改造到它適合科學的需要。要教政治適合於科學,必須反封建”。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梁希出任林業部長,他表示:“人逢盛世,我要珍惜我的晚年,加倍努力工作”。
李四光(1889—1971),1904年15歲時赴日本留學,進弘文學院普通科學習,3年以後考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他是同盟會第一批最年輕的會員之一,1912年辛亥革命以後,出任湖北省實業部長。隨著袁世凱、黎元洪等篡奪勝利果實,李四光辭去政府任職,懷著科學救國的思想赴英國繼續求學,入伯明翰大學學習採礦,後轉學地質學。畢業以後,應國民政府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所長丁文江之邀,於1920年5月回國,,開始他的大學教授生涯。
李四光一面教學,一面從事學術研究。1927年出版第一部科學著作《中國西北部之蜓科》,為此獲英國伯明翰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28年由北京赴南京,任地質研究所所長,此後20年提出和完成了一系列的富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如在中國有沒有第四紀冰川問題上,打破國外權威看法,贏得學術界普遍重視;提出“山字型構造體系理論”,認為地質上的一切構造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經常是成群出現,為認識地質現象提供了重要的工具;1936年出版《中國地質學》一書,被自然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最卓越的地質學家之一李四光為我們提供了第一部內容豐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民主革命年代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之路(3)
富的地學著作——《中國地質學》”28。
李四光的傑出成就引起國民黨政府的重視,抗日戰爭剛開始時,蔣介石曾邀請各大學知名教授及各界領袖舉行談話會,李四光做為首批邀請物件赴廬山開會。會前與汪精衛交談,李提出“現在再不打,別無出路”的抗日意見,而汪精衛大談“不能打”的道理,李四光十分失望,斷然拒絕參加正式會議。1939年湖北成立臨時參議會,李四光被任命為副議長。李由於對此類會議不感興趣,每次開會總是以各種理由拒不出席,1941年正式提出辭呈。後來,蔣介石千方百計拉攏他,希望他出任###長或駐英大使等,均被李一一拒絕。1942年在中國地質學第十八屆年會上,李四光的書面發言談到國際科學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時講到:“西方的科學大師曾經不得不面對著教堂的挑戰,……今天的挑戰不來自教堂,而是來自某些國家的政府、按照集權主義者的邏輯,地質學家將僅僅當成一些國家控制的活機械”29。李四光的言論和行動惹惱了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