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頁)

管各種上帝們宣佈知識為禁果,追求知識是一種犯罪行為,終於扼制不住人們對“明善惡,分美醜”的渴望和對知識的追求。

統治者由於自身的無知,再加上看到矇昧主義有利於實現和鞏固對百姓們的統治,於是把它理論化並加以鼓吹。中世紀的歐洲,矇昧主義主要表現在神學與科學的關係上。鼓吹宗教至上,神學至上,僧侶政治神聖不可侵犯。主張“神學高於其他科學”,知識必須為神學服務,如果知識不以論知上帝為目的,任何知識都是罪惡,直截了當的宣佈“哲學是神學的奴僕”;人的智慧“必須用上帝的啟示來指導”,“知識要讓位於信仰”。在中國古代,矇昧主義主要表現為君權神聖不可侵犯和愚民政策上。鼓吹皇帝是“天子”,即神的兒子,至高無上。皇帝講的話是“金口玉言”,不可更改。無條件的“忠君”,成為道德的最高典範。對於廣大老百姓,則主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認為“民多智慧,袤事茲起”。元朝人寫的一首《朝天子》曲牌,對這種歷史狀況做了揭露與嘲諷:“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 。

矇昧時代與矇昧主義(2)

人類走出矇昧時代,主要靠火的使用和弓箭的發明,可以說是“知識”改變了一切。進入文明時代,矇昧主義的存在表明,人類要徹底擺脫矇昧時代留下的陰影,真正從愚昧、迷信走向進步、文明,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要縮短這一過程,從根本上講,還是要靠“科學”與“知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知識就是力量”(1)

在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人們對知識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態度。中世紀的歐洲,神學和宗教壓制科學知識的發展與傳播,許多平民知識分子則衝破宗教僧侶的重重束縛,勇敢地宣傳“知識是一切能力中最強的能力”、“真理是在知識裡”、“知識是幸福的源泉”。特別是十六世紀英國人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他認為,人類曾經經歷的無窮災難,都是來源於對自然的“無知”。“人是自然的僕役和解釋者”,“要命令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知識就是力量”;他揭露神學“要求把自己變成崇拜物件的這種虛榮,正是理智本身的一種病症”,“不僅會引起荒誕的哲學,而且會引起異端的宗教”。弗蘭西斯?培根的這些話,對整個社會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並且成為促進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

對知識的兩種看法和態度引起的爭論,不僅停留在口頭上、筆桿子上,而是在現實生活中以血與火譜寫成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慷慨悲歌。

法國12世紀以獨立講學而名震一時的彼得?阿貝拉(1072—1142),他主張不依賴神學而獨立研究哲學和學藝,反對教會權威,頌揚人的理智,遭到教會的嚴重打擊。他的學說被斥為異端,著作被焚燬,許多和他一樣具有自由思想的教師,也被驅逐出去。

英國牛津大學教師、著名的思想家羅哲爾?培根(1214—1294),尖銳地批判經院哲學,指出:“當靈魂為罪惡所玷汙時,是不可能安於真理之光的,只能象一隻鸚鵡或饒舌者一樣,重複長期實踐中學來的別人說過的話”。並指出掌握真理有四大障礙:“屈從於權威”,“習慣的影響”,“流行的偏見”,“潛在的無知”。羅哲爾?培根主張用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只有透過“經驗才能夠認識現象的原因”。他做過許多有價值的物理和化學的觀察,論述過火藥及其在軍事上的運用,考慮過眼鏡、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結構,甚至幻想過自動車船、飛行機器等。他的科學思想遭到圍攻,本人也為此被囚禁幾十年之久。

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提出著名的“太陽中心說”。並且在30多年

最新小說: 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 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 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 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 籃壇第一外掛 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 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 魔法書成真:開始夢域副本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超能進化:我的兵種有點貴 龍族:路明非的逆反劇本 末日遊戲的違規者 我把NPC拐跑後遊戲崩了 捱打永久加生命,開局即無敵 強制遊戲 從EVA開始的穿越之旅 NBA帶著西蒙斯踏上籃球之巔 網遊:女孩子也能成為大佬 國乓!讓我成為我的榮耀!! 光與暗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