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習,還得升桅泅水,習風濤施放槍炮、水雷”,“漢文教習則講授《春秋左傳》、《戰國策》、《孫吳兵法》、《讀史兵略》諸書” 。此外,還先後成立了廣東水陸師學堂(1889年)、北洋旅順口魚雷學堂(1890年)、威海海軍學堂(1890年)、江南陸師學堂(1895年)、直隸武備學堂(1896年)、湖北武備學堂(1896年),以及浙江、貴州、陝西、安徽、山西等各省紛紛成立武備學堂,各種軍事學校的開辦,培養了一批軍事指揮和技術人才,包括後來的無產階級革命軍事將領,如朱德,就是二十世紀初畢業於這類軍事學校——雲南陸軍講武堂。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以後,洋務派領袖人物進一步建議,在全國範圍內開設三級學堂,即州府縣學、省學、京師大學。1898年清政府籌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1901年通令全國將書院改為學堂。省城書院改為大學堂,府屬書院改為中學堂,州縣書院改為小學堂。此外,還設立初級師範學堂和中等實業學堂,優等師範學堂和高等實業學堂等。據統計,1907年全國各類公立學校學生總數約一百零二萬四千人;1909年學堂為五萬二千三百四十八所,學生總數為一百五十六萬零二百七十人;1912年增至二百九十三萬三千人;1915年達四百二十九萬四千餘人 。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近代知識分子與洋學堂的功過是非(3)

此外,還分批外派留學生。1872年8月,有30名學童赴美學習,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批由政府向國外派的留學生,我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就是這批留學生中的一員。1873年和1875年又派兩批人留學美國,每批30人。最初的留學生活動遭到頑固派的反對,他們攻擊留學生“效尤美人”,“入各種秘密社會,……有為宗教者,有為政治者,要皆有不正當之行為”,使清政府赴留美學生一度中斷,到1918年,留美學生為1124人 。19世紀70年代又開始向歐洲派遣留學生,1876年派7名青年軍官赴法國學習軍事,1877年派12人赴英國學習輪船駕駛,14人赴法國學習製造。直到辛亥革命前,留學歐洲各國的學生平均每年500人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學生,如羅豐祿、嚴復等人,到歐洲以後放棄學航海,改攻讀政治和化學。洋務派青年幕僚馬建忠,到巴黎專門學習法律和政治。嚴復、馬建忠等人,後來都成為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家。19世紀末,又開始向日本派留學生,到1905年底,留日學生增至8000—10000人,1906年估計人數為6000—20000人。其中僅弘文學院前後就接收7192名中國留學生,其中包括後來成為思想家、革命家、作家的黃興、魯迅、陳獨秀等。留學日本的郭沫若,20世紀50年代曾說:“我們透過日本學習西方文化……在學習日本以打破封建因襲的同時,這種學習還有助於推動中國走向現代化” 。

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中國教育史簡編》(毛禮銳主編),總結這一時期外派留學生的歷史,有一段頗有見地的話:“洋務派派遣留學生的目的,是培養辦洋務的人才,用以鞏固清朝的統治。但出乎封建統治者意料,除出現少數洋奴外,大多數成為愛國的知識分子”,並且使中國有了一批科學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海軍人才、外交人才 。我認為應該補充的是,這批留學生中還湧現出一批著名的學者、思想家、革命家、軍事家。

進入19世紀90年代,一些維新派思想家認為:“國勢之強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長,在乎學校”,他們和各地士紳也努力開辦了一批民辦新式學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萬木草堂和時務學堂。

萬木草堂,1891年由維新派思想家康有為在廣州創辦。其辦學宗旨是:“激勵氣

最新小說: 若若曦晨 軒瀾聽風 塔防狂潮,我有無限裝備欄! 綜漫樂隊:我是重力世界的毀滅者 遊戲降臨我有一座新手村 火影:詞條系統,佐助只想變強 鑽石王牌之璀璨未來 心靈診療 海上求生:開局靠空間修仙逆襲了 原神:往生堂客卿之女是帝君激推 重生之音夢翱翔 指腹為婚,總裁的隱婚新娘 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 亮劍:我們不一樣 重生戰錘做神皇 hp命運的禮物 英雄聯盟之玩家對戰 重生何雨柱,心狠手辣屠盡院內狗 全民求生遊戲,開局一座小破屋 【HP】布萊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