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革命”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黨所吸取,激發他們進一步研究中國的國情。短短几年內,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方面,取得相當的成績。和無政府主義的爭論中,由於陳獨秀等人和對方反覆通訊,以平等的地位,採取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使若干理論問題的認識深入一步,如對領袖意志、群眾意見與法律的關係上,陳獨秀指出:“用一二人可以利用的群眾心理一時感情所造成之大眾意見來代替那經過長時間理性的討論及多數決議之法律,不能不說是無政府主義最大的缺點之一”(《陳獨秀再答區聲白書》)。一部分無政府主義者透過爭論,放棄了原來的主張,轉到馬克思主義方面來。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和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經驗表明,馬克思主義不害怕批評,即使是錯誤的批評。透過比較、鑑別、爭論,特別是透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發展真理,並使錯誤的思想得到“揚棄”。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作風上,與其他的“學說”、“主義”比較,有些什麼不同的特點呢?這是面對中國共產黨能在短短28年時間成功地實現民主革命勝利的歷史,不能不加以思考的問題。也是研究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中幾次犯大錯誤,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從一開始就注意理論的實踐性,使中國共產黨有一個好的理論作風開端。早在中共建黨前,陳獨秀就提倡理論指導下的行動,反對空談。他說:“若是離開實際運動,口頭上的名詞無論說得如何好聽,如何徹底,試問有什麼用處?” 。在學習俄國十月革命經驗中,他反對教條主義的學習態度,主張把具體經驗與基本理論加以區別,著重學習基本理論。陳獨秀說:“事實是道理的基礎,俄事不過是一種有力的事實,不足以佔據我們的全信仰” 。“一大”前後,陳獨秀又明確表示反對照搬外國模式,他說:“共產在中國怎麼進行還要摸索”,“由於各個國家情況不同,馬克思發展形態也各異,在中國是什麼樣,還要看發展” 。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中共中央於1926年進一步提出“將理論活用到實際中去” 的口號,號召全黨到實際中去學習:“實際工作中學的知識,是我們最可寶貴的導師” 。剛剛誕生不久的中國共產黨和她的領袖們,注意在實踐中調查研究,尋找解決中國問題的具體辦法,很快制定出民主革命的綱領和方針、策略。後來,毛澤東進一步發揚了這一注重實踐的理論傳統,創造性的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並形成“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為特徵的毛澤東思想,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百家爭鳴年代的學術流派(下)(4)
任何歷史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建黨初期形成的“注重實踐”的理論傳統,也有它明顯的歷史缺陷。如劉少奇所指出:“中國黨內在最初的一個時期——陳獨秀時代及其以後——有些黨員是有一種意見,反對黨員對理論作比較深入的專門的研究。……指那些比較埋頭讀書的黨員為‘學院派’,而強調在實際鬥爭中的鍛鍊。似乎認為只要有實際鬥爭的經驗,而不要有高深的理論研究,就能滿足,就能領導革命達到勝利” 。我認為理論方面的主要問題是,在接受馬克思主義時,把注意力集中於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學說,而在一個相當時期內對馬克思主義的其他兩個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說和哲學理論——學習和研究不夠。這就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人從總體上,從世界觀的高度(唯物史觀和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