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的水窪。
陳靈嬰在的病房位於私人診所的三樓,樓下二樓應該是一瞬間多了很多人,她能聽見那些說話聲,不太清楚,大概就是什麼,腿......手臂......肩膀之類的地方,受傷了。
陳靈嬰坐在沙發上熟練地開啟自己的電腦。
她找出了兩個正確的拓撲結構模型,但是這遠遠不夠,遠遠不夠核聚變的成功。
新的拓撲結構能夠幫助材料在反應堆內的短時間持續反應,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她需要新的方向,一舉成功的可能性。
聚變堆實驗包層模組第一壁傳熱結構分析,是3根和5根冷卻管道的第一壁設計。
華夏氦冷固態增殖劑包層模組(CH HCSB TBM)第一壁的冷卻管道由87根組成,每3根並排的管道構成1組冷卻管迴路。
每組的冷卻管迴路所工作的工況相同。為了提高第一壁的抗熱衝擊效能,在第一壁面向等離子體側設計有2 mm厚的鈹保護板,鈹板後面是3mm厚的弱活性鐵素體鋼(RAFM鋼)。
這是最外層的結構,也是最簡單的結構。
很多核物理學家在研究核聚變反應時都將重心放在了反應堆的結構和材料上面,而在這些結構和材料上面又著重於內層材料和結構。
這固然是正確的,只有內層穩固,外層加以包裹才能使得反應順利進行。
但是,能不能找到一個新的方向?
鐳射核聚變中的靶丸是球對稱的。
球的中心區域 (半徑約為3毫米)充有低密度(≤1克/厘米的氘、氚氣體。
球殼由燒蝕層和燃料層組成:燒蝕層的厚度為200- 300 微米,材料是二氧化矽等低Z (原子序數)材料;燃料層的厚度約300微米,材料是液態氘、氚, 其質量約5毫克。
有的靶丸的中心區域是真空,球殼由含有氘、氚元素的塑膠組成。有的靶丸則用固體氘、氚燃料,球殼由玻璃組成。
對,真空。
就像陳宜的小黑屋,昭昭肚子裡的異空間一樣。
核聚變無法控制的原因會落在沒有一個合適的箱子將其裝起來。
如果有一處額外的空間呢?
為什麼非要控制?
真空環境下的反應,製造一個特殊環境,使得該環境裡面的反應再激烈也影響不到外界。
這不就可以了嗎?
陳靈嬰的呼吸快了幾分,她迅速地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