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還是很重要啊。
陳靈嬰單手託著下巴,思考著如何才能看到甚至使用“托克馬克裝置”。
畢竟邁克菲的私人實驗室裡肯定沒有,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實驗室裡應該有,但是陳靈嬰並不覺得自己能進去。
因為不單單是在華夏,在醜國在普林斯頓,那些人也只把她看做了一個理論數學家。
而理論數學家,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省錢的科研職業了,但是也是最需要腦子的。
這一件件一樁樁事情都堆在了一起,讓陳靈嬰覺得有點頭疼,她伸手揉了揉眉心然後開啟郵箱給魯步發了一封郵件。
當務之急,陳靈嬰覺得自己還是先搞好這些理論知識比較重要。
流程是最重要的,在該系統中,我們假設驅動器輸出的能量為En,那麼它的效率就是ηp,且透過反應室壁上的入射通道擊中靶丸。
靶丸聚變反應,產生相當於驅動束能Q倍的能量Er。再經反應室增值層的能量倍增(增值係數為M),並以熱能的形式輸出。
也就是說,當發電機的熱點轉換效率為ηr,發電機發出的毛電能為Eg,其中一部分輸入電網, 另一部分再迴圈。
整個反應堆系統的效率為ηs,其定義為:
ηs\u003d純電能輸出/聚變反應的熱能
輸出系統效率可表示為:
ηs\u003dEg (1-ε) /MEr\u003dηr (1-ε) [(MQ+1)ED +y(1/ηD-1) Eo]/MEr
陳靈嬰在草稿紙上寫下式子,鴉青色的睫羽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陰影,她抿著唇十分認真,泡好的茶只喝了一口,這會兒的功夫早就涼了。
而ICF聚變堆涉及的問題就更多了,
從理論上了解靶丸的能量吸收、反射、能量輸運、壓縮、不穩定性、點火和聚變燃燒等物理學。
包括實驗上獲得高能量增益的關鍵因素的滿意值。
再到研製出高能量,高重複率,適當的脈衝形狀,短波長和高效率的驅動器。
還要製造出穩定的、精確的、廉價的、自動化的高增益靶丸生產系統。並且靶材料的選擇要避免產生長壽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在上述這些條件完成之後,還必須有一個經得起重複爆炸而不至於損壞的反應室(堆腔)。這個堆腔必須能夠吸收熱核反應的產物,也就是中子,X射線和靶丸碎片等的能量。除此之外,還必須做到它還能利用14MeV的中子去增值氚,以維持D-T反應中氚的消耗。
要有一個靶丸的注入,導向和檢測系統,確保靶丸以1~10Hz的頻率注入反應室,而且當靶丸飛經驅動器的公共焦點時,驅動器發火,準確將靶丸擊中。
最後則是要有一個泵浦系統。為避免入射的驅動束受到散射或衰減,該泵浦系統能在兩次爆炸之間迅速地將反應室中的靶丸碎片和廢氣排出,使反應室重新恢復到一開始的狀態。
足足有七個問題。
七個都是十分複雜,且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經歷以及重複性實驗的問題。
陳靈嬰一個人不可能將這些東西全部完成,她只能透過理論運用自己的所學知識推導判斷出最合適的幾個可能性,或者是針對一個問題給出最佳方案。
而即便是這樣,要花費的時間以及金錢也是陳靈嬰目前難以承受的。
眉頭皺的更緊了些,陳靈嬰點開郵件試探的給普林斯頓的物理學教授戴森發了一篇郵件,
戴森教授是一位優秀的理論物理學家,在理論物理這一條路上,陳靈嬰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向他學習。
戴森早年是量子電動力學的巨擘,甚至因此與諾貝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