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法得到安慰。他在哭泣中過了9年多的屈辱生活,終因不堪精神折磨,死於五國城,終年54歲。
“書畫皇帝”趙佶的人生經歷,總會讓人想到另一個“詞人皇帝”李煜。他們倆太多的相似之處:擅長書法、繪畫、詩詞;都是亡國之君,不務政事,沉迷酒色;連最後結局也同樣悲慘不堪,被敵國俘虜,不得善終。
因此,有一些“亂力怪神”的說法,漸漸地在後人的文學作品種流傳開來:趙佶原來是李煜轉世的!《養痾漫筆》很生動地記載了這個“轉世託生過程”,弄得像真的一樣:“神宗幸秘書省,閱李後主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而徽宗生。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彩風流,過李主百倍。及北狩,女真用江南李主見藝祖故事。”
“靖康之辱”也被說成是因果報應:北宋滅亡後,趙佶幾乎所有妻子女兒都遭到女真人瓜分,淪為姬妾、奴婢。這簡直就是當年李煜被俘後,眼睜睜地看著小周後被宋太宗趙光義召去侍酒侍寢的翻版。文人們對李煜的悽慘結局,大多抱有同情憐憫悲憤,因而對趙光義後代趙佶的結局,多少有一點點幸災樂禍的意味。《野獲編》說,宋人畫了《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後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人馮海粟還在畫上奮筆疾書:“江南賸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吹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蓋指靖康之辱,以寓無往不復之意。
以我看來,因果報應之說,虛渺荒誕,權作笑料!
趙佶和李煜的人生經歷,可能再一次證明了“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的老話是多麼正確!而浪漫的藝術家從政,又是多麼危險:誤人又誤幾,禍國又殃民!
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啊!
小傳:
宋徽宗趙佶(1082-1135),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淪亡後,與其子欽宗俱被擄北遷。擅書法,創“瘦金體”。工花鳥,能詩詞。有《宋徽宗宮詞》一卷。
。 想看書來
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1)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開封。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府邸一片喜慶氣氛,熱鬧非凡,幼子明誠即將成親了。
新郎趙明誠在眾人的祝賀聲中,與新娘攜手拜了天地,緊張地進入洞房。兩盞八角薄紗大紅宮燈,把洞房映成了一片緋紅,龍鳳喜燭的光焰歡快地跳躍著,如同美人的流轉眼波。
今天就是洞房花燭之夜了,趙明城暗想:“我的新娘,會是一個詞人嗎?”
成親之前,他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在寫文章,文中有“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這麼一句。父親趙挺之聽了,哈哈一笑,安慰道:“明誠,不必多慮!‘言和司合’是‘詞’,‘安上面脫’是‘女’,‘芝芙草拔’就是“之夫”,這個字謎,合起來說,就是你將成為一個女詞人的丈夫。”
明誠吐了口氣,輕輕地揭開新娘的大紅蓋頭,抬頭對著他的,除了一張美麗的笑臉,還有一對滴溜亂轉的眼睛……
元伊士珍《琅環記》記載的這個“詞人之夫”傳說,大抵當不得真,但是,毋需質疑的是,趙明誠這個普通而平凡的文人士大夫,確實是作為“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而記入青史的!
李清照生於濟南,孩童時期隨父李格非到了京城開封。李格非精通經史,詩詞文賦也樣樣精通,曾受知於蘇軾,與廖正一、李禧、董榮一起號稱“蘇門後四學士”。而她的母親則是仁宗朝狀元王拱臣的孫女,也知書善文。在這樣書香濃厚的家庭薰陶下,清照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晁補之讚語)。
元符三年(1100年),李清照大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