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命文舜即日收拾行裝,次日隨趕往幷州來使,一同奔赴幷州,助高順一同安撫胡人。文舜聽之大喜,當下謝過文翰。文翰遂又命人從軍庫中,取來鎧甲一副,贈予文舜。此副鎧甲,乃文翰近年特命好手打造,本就為文舜出征之日時準備。文舜接過鎧甲,笑得像個孩兒,再三道謝。文翰眼中不由露出幾分慈祥之色,他在文舜面前,平素都是以嚴父之態而待。但其實,文翰對文舜的寵愛,卻絲毫不遜色於其母蔡琰。
當夜,蔡琰得知文舜將要出征,長嘆一聲,並無阻攔,只是召文舜過來,贈予其親手所縫戰袍,並好生吩咐,教文舜凡事莫要逞強,到幷州之後,不可擺王世子的架子,要聽從高順之令。文舜從小由張紘、田豐所教,兩人皆是嚴謹縝密之人,文舜耳目渲染,性子亦如兩人頗為相似。也正因如此,文翰和蔡琰方才放心,讓文舜年僅十三時,便由他前往戰場。
數日後,文舜隨使者一同進往幷州。文翰並無送行,只是在宮殿樓閣之上,離遠看望,輕聲嘆道。
“孤之麟兒,亦終到了出征之時。”
“大王不必多慮。世子雖是年幼,但其武藝不凡,心思亦是縝密過人,足有自保之力。且有伯義坐鎮于軍中,必無大礙。大王大可設宴而候,就等世子凱旋而歸。”
太傅張紘在旁輕聲而道,眼中有著幾分欣慰之色。文舜自小由他教誨,其秉性如何,張紘最是清楚。文翰聽言,哈哈笑起。
“既然太傅亦有此言。那孤大可安枕無憂矣。不過如今因胡人造反,而使出徵西川之事,屢屢耽擱,太傅還需緊密籌備。待胡人一定,孤便要率傾國之兵出征西川!!”
“偌!!”
張紘拱手一拜,便是速速退下,行其所事。
且說,文舜隨使者趕到太原,高順見到文舜不由臉色一怔。文舜彬彬有禮,遂告之前事。高順聽聞,虎目不覺生出幾分異色。安撫羌胡之事,事不宜遲。高順即日點齊兵馬,趕往朔方境界。胡人早前與唐軍對峙近有半月,但因文翰一直未有定奪,故而相安無事。高順趕至朔方,率領三千兵馬前往臨戎城下。城上胡人見有漢人兵馬前來,頓時大驚,賊首宇文恪速集合兵馬衝出城外,胡亂擺開陣勢。
只見宇文恪引著二萬餘胡人,胡人陣勢凌亂。對面唐軍軍士見之,無不嗤笑。話說這宇文恪乃宇文族之人,宇文族自從宇文天佑死後,便有崩潰之勢,昔年更慘遭柯撥烏水滅族。宇文恪乃是當時幸得逃脫,僅存數人之一。這宇文恪年僅二十二歲,但卻長得孔武有力,有萬夫莫敵之勇,且頗有謀略,當初揭竿造反,便是由他暗中策劃。宇文恪聽得對面嘲笑聲,英眉一挑,猛地一拍馬匹,奔出城外,挺槍大罵,吆聲喝戰。
“漢狗!!你等言而無信,欲要驅我等胡人一生為奴,我等寧死不屈!!敢與我宇文恪決一死戰耶!!?”
只見那宇文恪年紀輕輕,卻長得虎背熊腰,面如冠玉,雙眼碩大有神,甚是英武。
第一千五十章 麟兒初顯鋒芒(上)
又見他身穿一副黃銅鎧甲,手執一柄八尺長槍,渾身孔武有力。高順暗暗稱讚,正欲喊話,就在此時,其身旁一員部將早就拍馬先出,望宇文恪徑直飛奔過來,口中大罵。
“你等胡人乃亡國之奴,本應當受我等勞役!!胡賊莫要囂張,看我取你項上人頭!!”
宇文恪聞言,冷然一笑,不懼反迎,拍馬一飆。兩馬瞬間相交,那唐將爭先擰刀望宇文恪當頭就砍。宇文恪急閃避過,一槍倏然就刺,快得驚人。那唐將閃避不及,被宇文恪刺中右肩,慘喝一聲,連忙奮力舞刀砍去。宇文恪輕易避開,哪知那唐將殺得卻是虛招,趁機勒馬退走。宇文恪哪裡肯舍,挺槍大罵追去。
唐軍陣內諸將,見宇文恪這般威武,皆生有異色。眼見宇文恪將要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