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聽罷,亦覺有理,把頭一點,不再多言。諸葛亮調遣已定,各將引軍去了。次日,有斥候趕來稟報,江東大軍正往營寨漫山遍野殺來。
諸葛亮聽言,遂引寨內兵馬前去迎擊。卻說江東軍繼而進軍,孫策分軍為前後隊,自與周瑜為前隊,呂蒙、淩統為後隊,聲勢浩大,殺氣騰騰地往劉軍營寨撲殺過來。
諸葛亮引一隊不整不齊,陣勢凌亂的兵馬,過霸王橋來,攔路擋住江東大軍去路,兩軍對陣。諸葛亮乘四輪車,綸巾羽扇而出,兩邊百餘騎簇捧,諸葛亮以扇遙指身穿金甲,霸氣駭人的孫策喝道。
“曹子孝以五萬之眾,兵強馬壯,犯我新野。我略施小計,談笑間便使其兵敗將亡。敗新野,失樊城。你孫伯符不過一黃毛豎子,幸得父業,但卻狂妄無知,不識據守基業,反強奪他人土地,禍害百姓,此為不仁。昔年你父於袁術麾下,若不我主秉承忠義,出手相助,你等孫氏豈有今日之盛。你不記恩德,反侵人境界,此為不義!孫伯符,你不仁不義,豈有不敗之理。你且快快退兵,莫教我使你大敗而逃,追悔莫及!!”
諸葛亮言詞犀利如劍,言出連珠,罵得孫策胸口起伏不停,虎目火氣殺意頓暴,怒不可及。諸葛亮話音一落,孫策一提霸王槍便是破口大罵。
“諸葛匹夫!你主劉玄德假仁假義,昔年先騙徐州,後居袁本初麾下,又背棄而去。今在荊州,見劉表病危,趁荊州勢局大亂,又起強佔之心,不遵劉表遺命,以大公子劉琦為傀儡,明為輔佐,實為借其攏權!
時又殘害荊州重臣,俘虜二公子劉琮,其心可誅!今我已得蔡瑁具告劉玄德之惡,我乃大漢之臣,豈有見惡不討之理!!!”
諸葛亮聽言,啞然而笑。孫策頓時臉色冰寒得恐怖,厲聲喝道。
“你笑為何意!?”
諸葛亮雙目聚光,神色一凝,遂即便道。
“孫郎好不通理,黑白不分,忠奸不明!直須待人開口!自我高皇帝斬蛇起義,開基立業,傳至於今,已有數百年之久!不幸今日奸雄並起,各據一方,藐視朝廷,皇權失落,少不得天道好還,復歸正統。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今皇上之叔,豈不可分茅裂土?
況劉景升乃我主之兄也,大公子劉琦乃其長子,子承父業,為之正統。我主乃其叔父,劉景升命其相輔劉琦,共理政事,有何不順?且蔡氏多年於荊州攏權,暗蓄勢力,其心若何,天下皆知。今蔡瑁欲奪荊州,被我主大敗,走投無路,求你江東孫氏來援。你明知其為奸,卻還出兵,實為暗圖荊州。
孫伯符你不過錢塘小吏之子,素無功德於朝廷,今倚勢力,佔據南方大片土地,尚自貪心不足,而欲併吞漢土。劉氏天下,我主姓劉倒無分,更何況我主只望能助劉琦保守疆土,從無異心,反倒你孫氏卻要強爭?豈不惹人而笑?”
“你!!!你這是斷章取義,強詞奪理!!”
“是與不是,孫郎心中自知,無須我細說。何孫郎不察之甚也!?”
孫策氣得滿臉通紅,雙目如燃起火焰,正欲拍馬來殺諸葛亮。就在此時,周瑜卻伸手阻止,帶著一抹淡笑而道。
“瑜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諸葛孔明人稱臥龍,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不知果有此語乎?”
諸葛亮雙目頓時一亮,眼見周郎俊美如妖,風度翩翩,器宇不凡,光彩之耀,實令天下為之所黯。諸葛亮心裡暗暗驚歎,畢恭畢敬地先施一禮,周瑜亦在馬上略施回禮。兩人互報名號後,諸葛亮凝神即道。
“此乃亮平生之志也。”
周瑜聽言,嘴上笑意更勝。諸葛亮拂扇亦笑問道。
“不知大都督此笑又為何意?”
周瑜眼中露出幾分輕蔑,遂回言道。
“孔明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