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允衍端坐車中,目注著陶若晦灑然而來,淺墨色的眉峰動了動,旋即便屈起一根手指,在車壁上敲了敲。
立在車前的一個勁裝侍衛聽到了響動,也不需吩咐,立時上前兩步,將車簾盡數掀起,又將半掩的車門拉開。
薛允衍款步下車,迎上前兩步,不待陶若晦行禮,便當先舉手加額,端正一禮:“見過陶老。”
微涼而靜的語聲,似西風四散,落入耳畔時,沒來由地,便叫人覺出一種靜好來,仿若那說話之人的恬淡與悠然,亦藉著這語聲,直落人心。
陶若晦大是訝然,卻也未曾慌亂,坦然受了這一禮,復又不卑不亢地還了一禮,語聲平靜地道:“見過薛中丞。”
廩丘薛氏的禮儀與教養,自非常人可比,方才薛允衍當先行禮,是敬陶若晦為長,而後陶若晦還了同禮,則是尊薛允衍為上。
禮罷,二人互視一眼,眸中同時露出了一抹淡笑。
“僕失禮了,望中丞見諒。”陶若晦揖手說道,卻是為著不曾讓客人進屋之事而道歉,
薛允衍將衣袖擺了擺,態度安然:“無妨。是我冒昧在先,先生不怪便好。”語罷,側身向車子的方向做了個“請”的手勢,琥珀般的眸子裡凝出一股肅然:“請先生入車中敘話。”
陶若晦的眸中止不住有了一絲欣賞。
都說廩丘薛氏乃今之冠族,今日一見,果不負盛名。去歲與薛允衡偶遇,二人幾引為忘年之交,彼時陶若晦便以為,薛二郎已是薛氏族中最傑出的子弟了。不料今日見了薛允衍,他才知曉,不論其他,只看這薛中丞的通達與灑落,比起薛二的率性真誠,亦是不遑多讓的。
陶若晦不免有些感慨。
同為士族,有薛家兩位郎君珠玉在前,秦家那幾位小郎君,實在是有些不夠看的了。
不過,這也是陶若晦寧舍薛氏而就秦氏的原因所在。
薛氏這樣的望族,府中不知招攬了多少名士大儒,似陶若晦這樣寂寂無名的寒族士子,真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亦不少。與其在那樣的環境裡受人排擠打壓,倒不如選個普通士族,靜下心來好生教導子弟,更能令長才得展、壯志得酬。
如此一想,陶若晦的心中已是一派安寧。
待上得車後,不等薛允衍開口,陶若晦便當先語道:“薛中丞見諒,非是僕無禮拒客,而是中丞所需之物,並不在家中。”
“如此。”薛允衍淡淡地回了二字,語聲清寥無波,一如他看淡靜的眉眼,看不出半點情緒,便連他身上那種無形的氣勢,此時亦是跡近於無。
東陵先生的贈言之中,指明瞭要他來陶若晦的女兒這裡取一封信,故他才特意前來拜訪,此際聽了對方所言,雖與東陵先生的贈言略有出入,卻也不覺訝然。
抬起衣袖,薛允衍執了茶壺,向那素潔無華的蘊青盞中注了溫熱的茶,親手奉了過去,對陶若晦所言之事,並無片語追問。
陶若晦接盞在手,心中幾乎有些頹然起來。
也只有廩丘薛氏,才能教養出這樣傑出的子弟了,卻不知他陶若晦將來教出的弟子,會否有一兩個無出其右者?
薛允衍不著痕跡地看了一眼陶若晦,卻見對方神色整肅,態度端凝,眸中神采內蘊,通身上下自有一種分量。
他不由暗自點頭。
他是知道陶若晦其人的。在來青州的路上,他已經著人將陶家父女的事情打聽得一清二楚,亦知曉陶若晦與薛允衡的那場偶遇,更知曉薛允衡對他的態度。
所以,他才會輕車簡從前來拜訪,甚至為了顧及陶若晦家中的情況,特意令僕婦先行登門,便是為了避嫌,生怕外男登門誤逢陶家女郎,引起對方惶恐。
事實上,他是動了結納的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