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學術成就?他現在才多大?他有什麼資格讓他的著作成為一種學說?
幸好學校領導沒有同意,學生和老師這才消停了下去,但從那之後,所有人都知道楊興展對於趙星馳的看重。
楊興展覺得很可惜,所以也沒再提這事,不過心理面一直再琢磨著如何把這件事給辦成。
趙學研究,並不是楊興展的心血來cháo,而是經過他深思熟慮的。
武俠小說的誕生歷史很早,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不過是文言文,而且並沒有形成體系,所以在學術界歸類為“志人小說”,也即以“人”為核心的小說;與之相對的是“志怪小說”,以“鬼怪”為核心。
現在的武俠小說傳承發展自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到新華夏成立後經過一代武俠宗師“青龍子”的大力發展,武俠小說這才徹底成形,不再是單純的打打殺殺,開始上升到人文藝術的領域,成為文學的一支。
但是,青龍子以及之後的武俠作家,並沒有繼續深化,依然保留有舊時代武俠小說的特徵,始終混跡於草莽之間,停留在簡單的替天行道層次。
楊興展喜歡看武俠小說,但看多了這種草莽的替天行道,他很快就覺得膩味了,棄書不看之外,更多的還是深深的失望。
直到趙星馳的《shè雕英雄傳》出現!
《shè雕英雄傳》剛開始更新的時候,楊興展沒有看。雖然因為老友曾憲文的關係,他對於趙星馳這個“眥睚必報”的小子很有印象,但是武俠小說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開始在網路小說的衝擊之下逐漸走向沒落,所以他提不起任何的興趣,也不認為趙星馳這個毛頭小子能夠寫出什麼好的武俠小說來。
直到有一天他那個每天晚上都在外面遊蕩的小兒子開始會回家了,而且還非常的準時,八點鐘之前一定到家。
楊興展在驚喜之餘,也非常奇怪,所以在小兒子第三次準時回家的時候,他問了為什麼。
小兒子的回答再次讓他大是奇怪,因為小兒子居然回答道:“老爺子明知故問啊,你可以看《shè雕英雄傳》,我就不可以看嗎?”
楊興展知道,小兒子深受他的影響,也愛看武俠小說。但是他怎麼也想不到,讓小兒子主動回家的居然是《shè雕英雄傳》這部武俠小說!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楊興展開始翻看《shè雕英雄傳》。
也從那個時候起,華夏多了一個趙星馳的武俠迷,更多了一個自覺的開始向別人推銷趙星馳學說的教授。
楊興展對《shè雕英雄傳》是讚歎不已的,雖然前面的幾章讓他看到了舊時代武俠的特點。但是隨著情節的進展,《shè雕英雄傳》越來越展現出新派武俠的銳利鋒芒,就像是一柄鋒利無比的寶劍,一寸一寸的露出,到最後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讓人發自內心的震撼和歎服,心悅誠服。
大智若愚的郭靖、爽朗豁達的令狐沖、孤傲狂絕的楊過、重情重義的陸小鳳……,一個又一個鮮明的形象,楊興展看得是如痴如醉。在學校的時候還好些。但是到了家裡,楊興展每每看到高興處,他就手舞足蹈的,像極了“老頑童”周伯通。
以上這些,是他動“趙學研究”心思的主因。
趙星馳暫時封筆,楊興展是極為可惜的,每天貓爪子撓似的,恨不得跑到魔都去逼迫趙星馳開寫新書。
當然。他知道是不可能的,所以又將之前的幾部武俠小說重讀。
“內地蝗蟲論”的新聞爆出來後。楊興展氣憤難當,立即開罵了;不過當天晚上,這則新聞還是給他帶來了一點好處的,趙星馳居然開新書了!
《阿q正傳》!
初看到這個書名,楊興展就皺起了眉頭,因為這不是他喜歡的武俠小說。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