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中立時打起了鼓來,嘴唇哆嗦了好一陣子,卻啥話都說不出來,只是一味地用求救的眼神看向長孫無忌,指望著長孫無忌能出頭解開此結。
不說李治納悶,長孫無忌心裡頭也在犯著叨咕——長孫無忌與李大亮算是老友了,往日裡關係就不錯,昨日為了將其推出來去當安西大都護府都督一事,還專程到李大亮家走了一趟,雖沒明著說,可話裡的意思卻是點得很透了,當時李大亮還為能再次掛帥出征而激動不已,怎地才意夜工夫,到了早朝時分,就完全變了樣,這可不像李大亮耿直的個性所應有之舉動,長孫無忌一時間也想不明白問題出在何處,對於李治求助的目光也就只好暫時來個視而不見了。
太子李治入主東宮辦理政務已有數月,也薦了不少官,然則都走的是吏部之路,此番還是第一次在朝議時正兒八經地推薦人手,結果竟然鬧了個大烏龍,這真令群臣們好笑之餘,也百思不得其解,誰也搞不清楚眼前這一幕究竟是怎個說頭,一時間全都不敢隨意出言,人人都等著看這場戲究竟是怎個收尾的,於是乎,今日的早朝便極為罕見地出現了第三回的冷場。
怎麼回事?呵,這滿朝的文武中除了李大亮自個兒之外,能知曉怎麼回事的就只有李千赫一人了,不過麼,說起來,李千赫其實也沒做什麼事情,也就是得到“旭日”的通知之後,拿上李貞制定的安西戰略之簡化版到李大亮府上逛了一回,稍稍透了點安西的底子,之後便告辭離開,還真沒多說其他的事情,先前還擔心李大亮不肯放棄征戰安西的機會,卻不曾想李大亮果然似納隆分析的那般駁回了太子李治的好意,倒叫李千赫欣喜之餘,也暗自佩服納隆的高智,只不過此時還不是高興的時候,一待場面冷了下來,李千赫便知曉該是到了自己出場的時間了,也不敢多行拖延,整了整衣袖便從文官佇列裡走了出來,高聲道:“陛下,微臣有本章上奏。”
這會兒正冷場呢,李千赫這麼一站出來,滿殿大臣的眼光立馬齊刷刷地全都盯到了他的身上。一見李千赫終於冒出來了,蘇勖、葉凌二人各自眼神一凜,相互對視了一眼,又各自避了開去,全都眉頭緊鎖地看向了李千赫,心中暗自琢磨開來。
李世民這會兒正自鬱悶著呢——太子李治那些個冠冕堂皇下的小心眼怎能瞞得了人,若是李大亮願意去安西也就罷了,偏生李大亮不但不去,還將滿朝文武連同他這個皇帝一道挖苦了一番,這令李世民滿心不是滋味之餘,對於李治的辦事能力更是重重地打上了個大叉,可李治畢竟是太子,李世民也不好在大庭廣眾之下喝斥其無能,正尋思著該如何收場,突見李千赫冒了出來,頓時大大地鬆了口氣,這便笑著道:“李愛卿有本只管奏好了,朕聽著呢。”
李千赫不慌不忙地躬身奏道:“陛下,微臣以為如今安西雖稍定,然則政務卻依舊纏雜,以如今安西之官員履歷而論,大體上以青壯居多,少有老成持重者在,其行雖速卻恐有不穩,故此,臣提請譙國公柴哲威出任安西大都護府副都督一職,併兼伊州刺史之位,依臣所見,柴國公論能論忠皆為朝堂之砥柱,當可善任此職,望聖上明斷。”
無論是先前伊州刺史的程葛還是現如今李千赫保奏的譙國公柴哲威都是正人君子,也都是從不參與諸皇子奪嫡勾當之人,從這一點上來看,李千赫所提出的人選絕對符合李世民的心意,再者,安西之地首在伊州,此乃進出關內之要道耳,誰控制了伊州,可以說就控制住了整個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