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練之場合,甥兒定能有所表現,斷不會輸於諸兄,願舅父助甥兒一臂之力,讓甥兒能一展所長。”
聽著李治那愈說愈慷慨激昂的話頭,長孫無忌倒吸了口涼氣,好一陣子說不出話來,默默了一陣之後,才開口道:“依太子殿下看來,何人是頂樑柱,何人又是濫竽充數之輩?”
“舅父問得好,朝中重臣無數,然,真能稱得上有大用的不外乎三、五人而已,這其中文的有房玄齡、諸遂良,武的不外乎李績、李道宗等人,可他們卻稱不得頂樑柱,唯有舅父方能當此稱謂!”李治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李治儘自說得如此動聽,長孫無忌卻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苦笑著搖了搖頭道:“太子殿下過譽了,老臣蒲柳之姿罷,哪當得棟樑材之稱,這頂樑柱一說,老臣愧不敢受,殿下切莫再提也。”
李治慨然說道:“不然,舅父修《貞觀律》以規天下,定《大唐儀禮》以教化民眾,皆不世之功也,更遑論尚有輔佐父皇鼎定天下之功,論及當世諸臣,無人能出舅父之右者,舅父若是當不得頂樑柱之稱,更有何人能當得!”
長孫無忌一生最得意的政績並不是官居司徒,也不是與李世民之間的君臣際遇,而是整治出了《貞觀律》與《大唐禮儀》這兩部書,雖從不在人前提起,可自個兒心目中卻以為自己得了法、儒兩家之所長,胸中才學足以傲視當世,此時見李治所言恰好搔到了自己的癢處,倒也興奮得很,口中雖連道:“不敢當,不敢當。”實則對李治怯弱無能的固有看法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第一次真心實意地出言問道:“太子殿下要老臣如何做,且請明言好了。”
“多謝舅父抬愛。”李治為人雖怯弱,卻不是個傻子,自然聽得出長孫無忌此言並不是像先前那般只是敷衍而已,立時心神一振,恭敬地躬身行了個禮道:“舅父,甥兒所需無多,只求舅父去與父皇打個商量,讓甥兒能回東宮,一者可避後宮之嫌,二來甥兒也可藉此機會接觸政務,為父皇分憂,甥兒也不求多,若是能一日在東宮辦差,一日在宮中陪父皇即可,無論此事能不能成,甥兒都拜謝舅父之大恩了。”
李治這個要求說難不難,可說易卻也不易,無他,在長孫無忌看來,李世民根本無心讓李治出頭露面,又怎可能給李治一個培植羽翼的機會,當然,若是長孫無忌據理力爭的話,卻也不見得不能成事,只是如此一來,長孫世家勢必就得死死地綁在李治這輛馬車之上了,一旦李治是個扶不起的阿斗的話,長孫世家能不能撐得下去那就難說了,事關整個家族的安危,長孫無忌哪敢隨便應承下來,面對著李治那企盼的目光,長孫無忌卻又不好當面出言拒絕,沉吟了好一陣子之後,這才斟酌地開口道:“太子殿下的心意老臣知曉了,只是此事重大,若是貿然去見陛下,一旦說不通,則萬難挽回矣,且容老臣好生琢磨一下該如何面聖,過些日子老臣再回殿下可成?”
長孫無忌之言雖是含糊,可卻並沒有說死,好歹是給李治留下了份盼頭,儘管尚不能如李治的意,可李治也明白長孫無忌能這麼說,就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見事已至此,李治也不敢多行催逼,陪著笑道:“多謝舅父了,甥兒這便告退,等著舅父為甥兒做主便是。”話音一落,恭敬地再次向長孫無忌行了個禮,便要往外而去。
長孫無忌這會兒心頭思緒雜亂,見李治要走,倒也沒多挽留,笑呵呵地陪著李治出了自家大門,恭送李治的馬車去遠之後,這才轉身走進了自家府門,埋著頭往書房方向走去,臉上滿是愁容。
“世叔,太子殿下走了麼?”長孫無忌剛一進書房的門,正與長孫無忌長子長孫衝笑談著的崔澤忙站了起來,搶上前去,恭敬地行了個禮,笑著問了一句。
“嗯。”長孫無忌心思很重,只是點了頭,並沒有多說些什麼,大步走到正中的主位上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