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身為武人的他,以前也不止一次對為禮而禮的繁瑣禮教感到過疑問。的確,粗野正直的胡地風俗在很多時候比起藏在美名之下的漢人的陰險要好得多。李陵漸漸覺得,上來就斷定華夏的風俗高尚,批評胡地的風俗卑下,其實不過是漢人獨有的偏見。比如說自己以前相信人除了名還必須有字,可仔細想想的話,從哪裡也找不出必須有字的理由。
他的妻子是個非常老實的女子,直到現在,在丈夫面前還是畏畏縮縮,很少說話。可是他們之間生下的兒子卻一點也不害怕父親,動不動就爬到李陵膝蓋上來。注視著這孩子的臉龐,李陵眼前會忽然浮現出幾年前留在長安——結果和母親、祖母一同被殺——的孩子的面容,而黯然神傷。
在李陵投降匈奴大約一年之前,漢朝中郎將蘇武被扣留在了胡地。
蘇武原本是作為和平時期的使節出使匈奴、互換俘虜的,但由於某個副使捲入了匈奴的內亂,致使使節團全員遭到囚禁。單于無意殺害他們,就以死脅迫他們投降。唯獨蘇武一人,不但不肯投降,還為避免受辱用劍刺透了胸膛。
對昏迷中的蘇武,胡醫採取了頗為古怪的療法。據《漢書》記載,他們在地上挖了個坑,裡面埋進炭火,然後把傷者平放在上面,透過踩他的後背讓淤血流出。靠著這種野蠻療法,蘇武不幸在昏迷半天后又醒了過來。且鞮侯單于對他著了迷,幾周後蘇武的身體剛一恢復,就派那位近臣衛律前去熱心地勸降。衛律遭到蘇武鐵和火一般的痛罵,含羞忍辱地作罷了。
在那之後,蘇武被幽閉在地窖裡,只能用毛皮合雪充飢;然後又被遷到北海無人之地,被告知等到公羊出奶才可歸還的故事,和持節十九年的佳話一起,早已經家喻戶曉,在此就不重複了。總之,在李陵逐漸決心把悶悶餘生埋葬在胡地時,蘇武已經獨自在北海(貝加爾湖)邊上牧羊許久了。
蘇武是李陵相交二十餘年的好友,以前還曾經一同擔任過侍中。在李陵眼裡,蘇武雖然有些頑固和不開通,但卻是條難得一見的硬漢。天漢元年蘇武北上不久後,他的老母病死,當時李陵一直送葬到陽陵。在李陵北征出發前,蘇武的妻子看到良人迴歸無望改嫁了他人,當時李陵還為了朋友在心裡痛責過他妻子的輕薄。
但是,萬沒料到自己竟會投降匈奴,這時他已經不再想同蘇武見面了。他甚至感到蘇武被遷徙到遙遠的北方,使兩人不必碰面是一種幸運。特別是當全族被戮,自己已經徹底失去再回漢朝的想法後,就更想避開這位“手執漢節的牧羊人”了。
狐鹿姑單于繼承父位幾年後,忽然傳出了蘇武生死不明的流言。狐鹿姑單于想起父親最終也未能使之降服的這位漢使,便命李陵前往確認蘇武的生死,如果人還健在的話,就再一次勸其投降。對李陵是蘇武友人這一點,單于似乎也有所耳聞。李陵無奈,只得北行。
一路沿姑且水北上,來到和郅居水合流的地方後,再向西北穿越森林地帶。在留有殘雪的河岸上行走數日,當終於從森林和原野的盡頭望見北海碧綠的水波時,當地居民丁零族的嚮導把李陵一行帶到了一間可憐巴巴的小木屋前面。
小屋裡的人被久違的人聲驚動,手拿弓弩走了出來。從這個全身披著毛皮、鬚髮叢生、象熊一樣的山男(1)臉上,李陵好容易才找到當年的栘中廐監蘇子卿的面影,而在那之後,對方還花了些時間,才認出眼前這位胡服大員就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