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的股票,建立這類指數基金的根據是,根據統計分析,參照這些基本面因素選出來的部分股票過去能夠戰勝市場,也就是戰勝根據市值加權計算的傳統指數,相應的推論是這種創新指數未來也同樣能夠戰勝市場,因此相應的創新指數基金未來也能戰勝傳統指數基金。
選傳統型指數基金,不選創新型指數基金(2)
但是這些創新指數有兩大風險:
一是資料探勘的風險。根據某一指標選股能夠戰勝市場,不過是在過去的資料中進行挖掘,只要你有資料、有軟體,任何實際上沒有任何關聯的資料之間也會找到統計相關性。比如,女性裙子的長短、太陽黑子,據說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因果關聯度最高的指標竟然是孟加拉的黃油產量。
二是均值迴歸的風險。過去能夠長期戰勝市場並不是好事,可能意味著這是一段時間內的反常,未來反而會長期落後市場。未來不會重複過去,極有可能與過去大相徑庭。
某一板塊的指數表現越優秀,追捧這一板塊指數基金的投資者越多。但是越是在板塊指數基金表現優異的時候投資,越容易發生虧損。
一般而言,市場經常把股票劃分成兩大板塊:成長股和價值股。
美國先鋒集團1992年11月2日推出了業內第一隻成長股指數基金和價值股指數基金,投資者在不同時期對兩隻基金的不同態度得到的不同回報,給我們以深刻的教訓。
1993~1997年,美國股市表現平平,先鋒成長股指數基金和價值股指數基金表現基本持平,流入兩種指數基金的資金也大體相當。
此後,美國股市進入新經濟泡沫時代,成長股指數一路狂漲,把價值股指數遠遠拋在後面。1992~2000年,成長股指數基金累計總收益率高達364%,而價值股指數基金累計總收益率只有229%。相較之下,投資者當然更青睞成長股指數基金。1998~2000年網路股泡沫期間,成長股指數基金淨申購資金流入高達110億美元,而同期價值股指數基金淨申購資金流入僅僅為30億美元。
但隨後網路股泡沫破裂,成長股一跌狂跌,投資者也大幅贖回成長股指數基金。2001~2006年,成長股指數基金的淨贖回資金流出高達億美元,而同期價值股指數基金的淨申購資金流入量接近20億美元。
如果算算總賬,大漲的成長股指數基金反而落後於平衡上漲的價值股指數基金。
成長股指數基金的目標是那些想讓財富更快增值而且願意且能夠承受更大投資風險的年輕人。
價值股指數基金的目標是那些想讓更加註重財富保值、更加關注財富穩定增值,並希望能降低投資風險的老年投資者。
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
一是成長股指數基金從長期看來沒有價值股指數基金漲得多,而且兩隻基金都沒有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漲得多。看來兩個板塊並未戰勝市場。
二是一些年輕人購買成長股指數基金,追漲殺跌,大進大出,收益反而遠遠不如穩定長期持有價值股指數基金的老年人。
事實表明,創新的代價往往是昂貴的。
創新型指數基金即使有一些超越市場的優勢,但並不會太大,只是略勝一籌而已。那些根據投資理論建立並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新型指數基金,長期超額收益率並不高,每年只有1%~2%左右。
但購買這樣的創新型指數基金,同樣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一是管理費率高得多。創新型指數基金管理費率最低的只有,平均水平在,最高達,是傳統型指數基金管理費率的數倍。這就已經吃掉了其超額收益的一大塊。
二是交易成本大得多。傳統型指數基金一般每半年根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