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下來。
相對的,濟陰人尤其是鄄城縣人活躍起來。
“瞧這夏侯惇落湯雞的模樣,真是好笑!”
“你看他臉上的小神獸,潘仙僕畫得還挺像呢。”
“嘿嘿,還真是。”
“自作自受!”
這些濟陰人有意無意地抬高著說話的音調,夏侯惇不用費神就聽得一清二楚。
類似於剛才潘鳳受到的屈辱,現在被一股腦地丟到他的身上。
然而與之前“仙法”帶給他的震撼相比,這些屈辱又算不得什麼。
原來傳聞真的無誤,原來仙法的確屬實,原來我夏侯惇才是真正的“無知村夫”啊!
夏侯惇一言不發地下了高臺,也沒離開,而是在旁人異樣的目光中,帶著一身的水漬、溼冷,走向燕大王所在的高臺。
遭人奚落譏諷!任人指指點點!被人面上畫龜!
自幼至今,他從未受到過像今天這樣的屈辱,但夏侯惇的心情反而慢慢激動起來!
他不是沒心沒肺的傻子,更非變態的受虐狂。他只是確定了接下來要做的事,一件即將改變他一生的大事!
“燕大王”不是淫祀,更非奸尻,而是真真正正的仙人!真人!
而他夏侯惇,將在今日,踏上仙途。
捨去我夏侯一身所有,也要踏上仙途!
【030】夏侯心思
【不好意思,寫了改,改了寫,折騰到現在。哦,明天的一章要晚些】
“仙法”、“巫術”,在原本的夏侯惇看來,盡是荒唐、可笑。
在此之前,他雖不像巫羅那樣一心“尋巫問仙”,但也曾因為幼年的經歷而與所謂的“仙、巫、方士”等,多有接觸。
他六歲失恃。
當時阿母重病臥床、奄奄一息,阿翁看藥石無效,便請了沛國有名的巫祝。
那巫祝,安臺設壇、祈禳辟邪,做了整整三日的法事。而直至三日期滿,也沒有換來阿母的醒轉。
自那時,夏侯惇的心裡便有了一個假設--如果天下真有靈驗的巫術,阿母會怎樣?我會怎樣?
由此,他對巫術、法術以及流傳一時的仙法,起了興趣。
及年長,四方遊歷時,他求學於平原襄楷。
這襄楷襄公矩,乃是當世有名的方士,號稱“仰瞻天文,俯察人事”。
夏侯惇隨其學習了半年的天文陰陽之術。
襄公矩為人正直,好學博古,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老師。而夏侯惇,在這段求學生涯中,同樣受益匪淺。
然而,這與他想象中“曉陰陽,弄風雨”的方士不符。
半年之後,他離開了平原,轉道往南去了吳越之地。
之所以去吳越江南,是因為“丁夫人”。
丁夫人,姓丁,名夫人。是前漢有名的巫家。
班固班孟堅,曾在他的《漢書·郊祀志》一篇中提到此人。
“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
這丁夫人與虞初,建造方士之祠,詛咒了匈奴、大宛的大軍,也因此得以青史留名。
這是夏侯惇找到的,少數在正史中記載著“巫祝”事蹟的一段文字。
虞初,雖在後世號稱“小說家之鼻祖”,但在正史中一直評價不高。
在183年的漢末,尤其如此。
再過上十幾年,虞初所著的《周說》,更是在仲長統“《百家》雜說,請用從火”的主張下,被那些正統文人一把火燒了乾淨。
而“黃車虞家”,也是“成也虞初,敗也虞初”,逐漸沒落,不顯於世,也無從找尋了。
反倒是原本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