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紛紛:
“楊老爺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兒子跟唱戲的私奔,這回可要丟臉了。”
“嘿,那楊二少爺還是個情種咧。”
“小紅桃的戲我聽過。去年李員外做大壽,就請了小紅桃唱戲。我跟劉二抬著張老爺去李府,沾光聽了一陣,唱得人心頭髮酥。要是在床上叫起來,只聽那聲音,就讓男人沒了半條命。不像我老婆,叫起來跟殺豬一樣。“
“哈哈,周大哥,這話你敢不敢說給嫂子聽?“
“有什麼不敢?家裡我說了算!“
“那你前兩天,臉上是被誰撓的?”
“貓撓的。“
“哈哈哈哈…
彌爾頓問海軍翻譯官:“他們是做什麼的?“
翻譯官說:“那種竹竿做轎子,可以抬著客人行路。視距離遠近,客人付給路費。“
彌爾頓驚訝無比,扭頭跟馬維爾對視一眼。
他們不是對滑竿感到驚訝,而是抬滑竿的人,明顯屬於社會最底層,卻居然有識字讀報的能力。
彌爾頓指著那個少年,又問:“他既然識字,為什麼還要幹這座工作?”
翻譯官譏笑道:“一看就是不好好讀書的,正經讀完小學,很容易找到營生。再不濟,也可以去做學徒,很多商家都樂意招小學生為學徒。”
這個翻譯官說的是拉丁文,不知道“小學”該咋翻譯,直接說的是中文原音。
彌爾頓只能仔細詢問,才知道中國有小學、中學、大學之分。只要達到年齡,無論男孩女孩,都必須到學校讀書,而且還不收學費。想要考縣級公務員,至少得小學畢業。
“讓所有孩童免費讀書,那中國每年的教育經費該多少啊?“彌爾頓震撼到了極點。
事實上,小學畢業率很低。
許多孩童讀不進去書,經常讀一年就輟學了,這種情況連報紙都沒法讀。女童輟學率尤其高,很多是父母不讓繼續讀,覺得女兒能寫自己的名字就足矣。對於這種情況,官府樂見其成,輟學的越多,就越能減輕教育經費壓力。
否則全南京的孩童都在學堂裡,那得修多少教室啊?
在英國使者的震撼之中,鴻臚寺終於派官員來接待,領著這些傢伙乘坐馬車進城。馬是劣馬,好馬都送去打仗了。
“噹噹噹當!”
彌爾頓聽到敲鑼的聲音,掀開車簾,只見一個官差邊走邊喊:“南城外的黃金樓,昨日已經竣工了,
本月十五號向百姓開放。喜歡讀書的,願意讀書的,可以去黃金樓看書!陛下說了,看書不要錢,想看隨便看!“
彌爾頓聽不懂,只能問翻譯官:“他在喊什麼?“
翻譯官倒是聽懂了,但不明白黃金樓是啥。當即跳下龜速前進的馬車,跑去詢問帶隊的鴻臚寺官員。
很快,翻譯官回來解釋:“我國皇帝陛下,用皇室開支建了個藏。裡面有很多藏書,昨天剛剛竣工,所有平民都可以免費閱讀裡面的書籍。藏的日常開支,也由皇帝陛下負責。”
彌爾頓頓時激動道:“這是公共圖書館啊,可惜英國沒有,歐洲似乎也沒有。“
馬維爾說道:“中國皇帝陛下,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哲人王吧。他統治的國家,遍地都是學者,平民也可以免費學習和看書。真希望有一天,英國也能這樣。“
眾人被安排在藩使館,有專門的翻譯負責接洽,想逛街也隨時可以出去。
不過嘛,想見皇帝還得慢慢等著。
第二天大清早,彌爾頓就忍不住了,請求翻譯官帶他們逛街。
鴻臚寺通事不是品官,屬於一等吏,至少要掌握兩門外語才行。雖然只是吏,但也算文化人,自然不會帶著使者去逛勾欄瓦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