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民就露宿在城外,老人和小孩兒比咱們這裡還多。&rdo;
濤兒眼裡閃過一抹懊惱,也跟著點頭,&ldo;我那族叔也避而不見,原本還以為他是正直之人,沒想到…咱們這裡只路邊沒有樹葉,那城下連野糙都被吃光了。&rdo;
大禹放下手裡的葡萄,略微有些忐忑的說道,&ldo;媽媽,我…當時見那些災民太可憐了,就…就告訴他們咱們這裡在施粥。&rdo;
濤兒也連忙介面,&ldo;姑姑,我也說了,不全怪大禹。&rdo;
木艾淡淡一笑,輕輕敲了他們一個爆慄,&ldo;你們都是男子漢了,只要認為對的事情,就勇敢去做,媽媽不會怪你們。咱們既然施粥救濟,就不怕災民來吃,多救活一人也是好的。&rdo;
大禹濤兒臉上立刻見了喜色,木艾攆了他們去洗澡換衣,&ldo;上樓去吧,順便照料一下幸兒,一會兒下來吃飯。&rdo;
&ldo;是,媽媽(姑姑)。&rdo;兩人應了就上樓去了。
池雲濤幾人也吃得肚子裡稍稍有了底,又起身道謝,木艾擺手笑道,&ldo;這樣的時候,池大人就不要客套了。池大人既然是水利巡查,想來,對這次水災的情形很清楚吧?&rdo;
池雲濤聽了這話,長長嘆了口氣,說道,&ldo;下官正是從烈城一路趕來,路上馬不停蹄跑了四日,所見所聞讓人心驚。這次凌江洪水,禍及三城,蓉城這一處尚屬輕微,南邊有些村鎮幾乎是全被淹沒,本來長勢喜人的莊稼悉數被毀,百姓們活命者寥寥。
烈城、涯城地勢高還好些,城中沒有被淹,但是不知兩城的府尹是如何打算,皆緊閉城門不肯放災民入城,也沒有開倉放賑。下官曾闖到烈城府衙,結果那袁府尹避而不見,派人傳話道,朝廷不曾下令諭,他們不能私自開倉。下官又趕到涯城,那裡府衙也是同樣說法,今日好不容易趕到蓉城,居然連城門都進不去了。正焦急之時,碰到歐陽義士和兩位公子,聽說夫人您在此施粥救濟百姓,就厚顏前來,祈望夫人可以想個辦法,救百姓與危難。&rdo;
木艾知道他是要她以親王的身份逼迫那些官員開倉賑濟,以解百姓之危,沉吟片刻,沒有貿然應下,又開口問道,&ldo;上次池大人夜宿我們府上,可是從都城出來,朝廷對這場水災事先可有察覺?&rdo;
池雲濤聽到這話,眉宇間的鬱色更濃,&ldo;夫人英明,上次下官趕回花都,確實就是為了稟報,凌江兩側石壩缺損,懇請朝廷撥銀兩搶修,今年上半年大旱,多日不曾下雨,下官曾找十幾位老農請教,皆言八月後恐怕會有大水,這才急於稟報朝廷。可惜,奏摺遞上去半月才有訊息,說朝廷會派人下來核查,如果屬實就會撥銀兩。下官心裡擔憂,又快馬趕回凌江去,路遇大雨,這才給夫人添了麻煩。只不過,至今二十日過去,下官也沒見有哪位大人到此核查。&rdo;
&ldo;是否朝廷還沒有接到凌江發水的訊息,不知水災禍及如此之廣?&rdo;
池雲濤搖頭,&ldo;大雨下到第三日,凌江石壩沖開第一個缺口,下官就上了奏摺,八百里加急送往都城。按理朝廷早就得了訊息,開倉放糧的令諭也該到了。&rdo;
歐陽沉默片刻說道,&ldo;不如晚上我進城去探聽一下訊息,咱們再想對策。&rdo;
木艾點頭,池雲濤想說,那城門關著要如何進去,但是轉而想到歐陽江湖人的身份,也就釋然了,他們這些身上有功夫的,都會飛簷走壁,想來要避開城防軍進城也不是難事。
這時惜花來稟報,飯菜準備好了,幾人起身移到了膳廳,幾個隨從另開一桌兒,剩下木艾、歐陽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