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改進,裝置重量從3公斤減輕至500克(含電池重量),外形精簡至兩個香菸盒大小,也就是跟中國在1990年以後使用的大哥大重量差不多,要知道在1958年的時候這臺“手機”裡可是沒有辦法大規模積體電路的。
他製造的這部電話可向城市裡的任何地方進行撥打,可接通任意一個固定電話。到60年中期,庫普里揚諾維奇的行動電話已能夠在200公里範圍內有效工作。
庫普里揚諾維奇的便攜行動電話在當時來說代表了創新和先進的技術。但遺憾的是,沒有能夠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和推廣,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當時便攜通話裝置的生產成本以及配套網路安裝費用太過昂貴。
另外,蘇聯還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動行動電話通訊系統“阿爾泰”(Алtan)。1959年,姓能傑出的“阿爾泰”系統在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獲得金獎。
只不過那時候不但沒有用到大規模積體電路晶片,也沒有成熟的數字通訊技術,加上沒有資金建設大量的基站,不但限制了這種手機的姓能提高,也不能進行靈活快捷地切換,只能在限度的區域移動。
同時因為歐美國家用大量的資金投入,制訂了更符合實際應用的行動通訊技術標準,加上蘇聯經濟困難,技術上越來越受到歐美國家的封鎖,他們的移動技術根本推銷不出去,更別說賺錢。只有投入沒有產出,以至於蘇聯的行動電話最後打落塵埃,成就了一個叫馬丁庫珀的摩托羅拉工程技術員。1973年,這個叫馬丁庫珀的美國人站在曼哈頓街頭,用磚塊樣大小的dynatac移動通訊裝置進行了一次持續半小時的通話,他就成了讓行動電話正式進入人們生活的大師、先驅。
“阿爾泰”行動通訊系統也並非一直被置之高閣,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前夕,蘇聯技術人員對它進行了另一次大規模的現代化升級,系統資訊保密功能得到加強,能滿足必要的使用環境。由政斧出面將這套系統試著應用在黨政機關、聯合企業和城市服務部門、警察系統等等。
在莫斯科奧運會期間,“阿爾泰”系統更是被頻繁使用,並證明了其具有高度的可靠姓。近乎所有的賽事報道都是透過“阿爾泰”系統來完成的。
等郭拙誠從這裡回去後就找到科技部調閱了蘇聯行動通訊的相關資料,不得不感嘆蘇聯存在太多的天才科學家,更加堅定了他與蘇聯合作開發行動通訊的決心,從而將這一世的行動通訊市場攪得亂七八糟,與前世相比,真是面目全非,再也不是歐美通訊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了,成了中國獨大,俄羅斯和歐美平分秋色的格局。
當然,這是後話,現在的郭拙誠正在認真地跟最高首長談論著。
這時最高首長問道:“你認為這兩個專案可以進行合作嗎?”
郭拙誠點了點頭,說道:“當然可以,這兩個專案都是具有遠大前途的專案。成功了,就能為國家創造大量的財富,至少不會被其他國家從我國賺走大量的錢。”
歐美國家利用行動通訊技術從中國賺走了多少錢,恐怕沒有人能計算得清楚,是數萬億元還是數十萬億美元?而gps定位系統在中國賺走的錢也不少,gps賺錢的領域可不僅僅是車輛、船舶的定位和數字地圖,也不是僅僅是導彈的制導,還有精密裝置、高階網路、通訊網路的授時等等。
最高首長又考驗似地問道:“我們與蘇聯進行這幾個專案的合作,會不會因此大大提高蘇聯的國力?會不會因此反過來對中國產生壓力,到時候養虎不成反被虎食。對於這一點,你是如何考慮的?”
郭拙誠想了想,說道:“我認為這一點不用擔心,最壞的結果是我們是蘇聯共同享受科研成果,但我國的資金多、銷售市場障礙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高購買力強,蘇聯就是擁有技術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