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處,晉西確實有一處河道平穩,連兩側輔橋也只要一里左右的短橋,但工部與戶部討論過,那裡修橋可以解決河東與河西的交通問題,但卻無重大用處。”
“繼續。”李世民那怕聽到反對意見,也會讓臣子說完。
第1014節 動員的意義
李春繼續彙報:“聖人,臣以為,黃河第一座大橋有三個地點選擇。分別是風凌渡、洛陽、鄭州。特別是鄭州,未來十年內工部計劃有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鐵路,從燕州到廣州,那麼鄭州大橋為黃河第一橋。”
“好計劃,天塹呢?”
“回聖人知,臣還在研究,相信五年後臣定能在長江上選一處造一座鋼鐵大橋,眼下臣無能。”
李春有信心,也有野心。
這是他一生的追求,一座趙州橋讓他原以為就是他造橋生涯的巔峰。
鋼筋混凝土的出現讓他的世界開啟了一扇門,征服長江,那怕埋骨江邊也此生無憾了。
“這樣說吧,朕希望停止一切鐵路的修建,將所有的人力、資源全部投入到長安到燕州的鐵路建設上,朕希望在一年內,完成這項工程。四十五萬壯勞,一千萬石精鋼,一萬萬石水泥給你備足了。”
“臣請聖人,風凌渡!”李春卟通一下跪倒,整個人伏在地上。
柳木閉著眼睛緩緩的說了一句:“風凌渡,難。”
李世民貼近柳木低聲問道:“有多難?”
“全長五里,橋高至少要五丈,橋樁深入河底至少在二十丈,沒有三年時間不可能修成。大唐不能不在乎工匠們的死活,這橋不能用人命去填。”
柳木的聲音沒有刻意壓低,跪伏在地上的李春已經淚流滿面。
李世民說道:“起來吧,你的心意朕瞭解了,風凌渡大橋確實重要,連線京兆、洛陽、晉南的要地,那裡不止商貿,戰略意義重大。朕也知道,當年的趙州橋死了橋工上百人,但涇河橋只意外死亡兩人,傷七人。”
“天佑我大唐……
“修鐵路,長安到華原的鐵路早已經完工,華原到軒轅帝陵的鐵路正在收尾,軒轅帝陵到州(富縣)的已經完成了路基,鐵軌也有近百里,將西行鐵路的資源往北運,一直修下去,然後從呂梁過黃河入晉陽城,一路向北,修到燕州。”
李世民作了決斷,李春高呼:“臣領命。”
“兩年後,朕準你修風凌渡,長江大橋朕等你的上表。”
“謝聖人,臣萬死不辭。”李春高呼著,眼淚汪汪的被人扶著離開。
柳木為李世民倒了一杯茶:“二哥,多好的大臣。這樣的人多一些,大唐怎麼可能不盛世呢。”
李世民冷冷一笑之後到書案前,提筆寫了兩道聖旨。
“來人!”
侍從入內,李世民將一道聖旨放在盒內:“送去尚書省,朕要發起大唐立國以來,第一次全國動員令。”
“第二道,送去聞月閣,對高句麗半島施行封疆。”
“得令!”
看著侍從離開,並且關上門,柳木問道:“二哥,小小高句麗,值當動員全國動員令嗎?”
“值,這是一次演練,二哥要讓天下人看到我大唐的底蘊。一年內長安到燕州火車通車,長安到洛陽火車通車。然後讓天下人看到,高句麗的奴隸用火車一車又一車的往長安運,然後再運到洛陽去。”
柳木倒是懂了:“國威,國強,國人心強。”
大唐與現代不同,現代人追求可能只剩下錢了。
大唐還需要一個全民的凝聚力,李世民想借這次機會,提升大唐的國民凝聚力。無非就是消耗大量的糧食,錢幣之類。
相比是糧食、錢幣。國民凝聚力與國家動員能力,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