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道:“告訴幾位捕頭,停止驅逐難民。”
待衙役領命退下,他又道:“備轎。我要去清河園。”
士子們離了中都府衙所在的銅鎖大街,正欲去日常集會的隴右會館尋找商德重,共議上書之事,卻看見百姓紛紛往南邊跑去。塗恭淳一把扯住一個漢子,大聲問道:“大哥。你要幹啥去?”
那漢子不耐煩的看他一眼。待見到他的舉子打扮後,才換副笑臉道:“回這位舉人老爺。南城那邊有舉人老爺為了京裡難民,與官差打起來了。”
舉子們一聽,趕緊跟著人流往南邊跑,約摸跑了一刻鐘,便到了南城最有名的鐵獅子大街。只見大街上已經裡外圍滿了百姓,塗恭淳性子急,一邊撥拉著人群,一邊大叫道:“讓讓、讓讓…”百姓們見又來了一群舉人,趕緊讓開道路。
塗恭淳他們方得以擠進去,只見一群兵馬寺和京都府的兵丁將街道兩頭堵上。而寬闊地街道上擠滿了滿面惶恐的難民,這些人揹著鋪蓋糧食,顯然是被驅逐至此。
而辛驪桐他們那群士子,則手挽手阻擋在官兵和難民之間,他們背對著難民,怒目圓睜的盯著如狼似虎的兵丁。兵丁陣中一個裨尉打扮的軍官正在喊話:“相爺的命令你們都聽到了,就不要再負隅頑抗了,要知道刀槍無眼,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怎麼參加下月的大比呢?”
舉子陣中的辛驪桐高聲回道:“我們的態度也早說明白了,中書省下得是一道亂命,我們京中舉子準備公車上書,請求朝廷重新商榷此事。在這之前,請這位將軍行個方便,暫緩執行此命。”
所謂公車上書,乃是漢唐時期的太學生,對時政民情有什麼看法時,採用聯名奏章地方式,直接向朝廷表達意見。此法在漢朝時常用到。但唐朝時,諸生採用此法反對武后登基,遭到了嚴酷鎮壓,上千士子悉數杖三十、流徙千里,除了些許福大命大造化地。撐到了開元年間得以獲釋之外,其餘的盡皆死於非命,下場悲慘至極。
之後四百年,便再未有士子敢採用此法,公車上書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也漸漸湮沒在歷史長河中,那兵馬寺的裨尉自然也無從知曉,聞言納悶道:“什麼公車上書?聽說去年有個捱打地郎官叫公車商書,你們說得是他不?”說著哂笑道:“一個小小地郎官可不濟事,你們至少也得找個尚書侍郎才行吧。”
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兩邊人層次差的太遠,根本沒法溝通,辛驪桐只好儘量直白道:“我們要找丞相大人請願,請諸位軍爺先不要驅逐這些難民。”
那裨尉這下聽明白了,但腦袋依然搖得跟撥浪鼓似地,粗聲道:“本將不管你們要做什麼,但軍令如山。這些人是必須要攆走的。”說著一揮手中的馬鞭,大聲道:“我數到三,再不讓開就莫怪我翻臉了。”舉子們一陣惱火,冷笑道:“我們乃是堂堂正正的舉人,是不受刑拘的,大人不會不知道吧?”
那裨尉也冷笑道:“本將又沒打算拘你們,我只需把你們攆開就是了。”說著沉聲喝道:“一…二…三…”見居然無人讓開,裨尉也惱了,咬牙道:“來人,把這些舉人老爺駕到一邊去!”
舉子們聽了登時火冒三丈。挺著胸膛怒目而視,口中還憤憤道:“天子腳下,竟敢爾爾,到底還有沒有王法?”倒把逼上來的兵士唬的不敢出手。
那裨尉見這些舉子如此不知死活,狠狠一抽手中地馬鞭,高叫一聲道:“王法?爺爺我們就是王法!動手!”聽上官又重複一遍命令,兵士們不再猶豫,伸手去拖拽辛驪桐等人。
可憐這些士子們手無縛雞之力,怎能敵得過這些膀大腰圓的兵士,幾下便被人扯得東倒西歪。眼看就要被抵擋不住。他們身後的難民終於憋不住了,一個牛高馬大的漢子怒吼道:“怎能讓舉人老爺們替咱們這些窮漢擋災呢?”此言一出,馬上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