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簡簡單單支了床、灶,湊合著住下。結果這一湊合,就湊合了五年。
這五年裡,這家人衣著寒酸簡陋(好衣服都在哈國呢),大大小小六口人擠一個大通鋪睡覺,在門口的空地上升起火堆用鐵盆烤饢。
闊闊來的女兒仍然驕傲而清潔,每天都在洗衣服。明明家徒四壁,有什麼可收拾的呢?卻仍見她忙得沒完沒了,不停地規整物什。
她家一有點剩飯,就會拿來餵我家的雞。並且一看到有野狗靠近我家的雞窩就幫忙趕跑。
如此殷勤,只為能天天來我家院裡挑水。我家有一眼水質很不錯的壓水井。去別人家挑水的話,一個月要付二十元錢,我家是免費的。
冬天裡,每一戶有井的人家都會忌諱外人頻頻上門打水。因為濺下的殘水總是搞得井臺覆著又厚又滑的冰,老人小孩不能靠近。出門一路上濺的冰水也影響著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而冬天的阿克哈拉,水位線很底,無論多深的井,每天打不了幾桶水就見底了。所以水算是很珍貴了。而我家地勢偏低,水量大,每天被人多打幾桶是不影響生活的。再說也實在可憐這一家人。
第13節:到哈薩克去(2)
因此,這家人很感激我們。作為鄰居,大家很親近的。
到了第四年,大約去哈國的希望全部破滅(隨之失去的怕是還有遙遙擱淺在哈國的那些體面的傢什物件和從前富裕的生活)。他們只好決定在阿克哈拉從頭開始,重新蓋一座房子。
他們買下了公路對面荒野中的一小塊土地(全村只有那裡宅基地價最便宜,一平方米只要兩塊錢)。在很多個炎熱的夏日裡,闊闊來和十四歲的大兒子不停地到公路北面很遠的渠溝邊拉水回家打土坯,九歲的小兒子前前後後地搬運、打雜。很久才打夠了夠蓋一套小房子的土坯。然後他們又借來拖拉機去戈壁灘深處拉石料,像模像樣地砌起了不錯的地基。
讓人吃驚的是,接下來蓋房子——他們居然也全靠自己!一個工匠也不僱。我媽說:“可能別人蓋房子時,他天天跑去觀摩,就學會了唄。”
女兒和泥巴,母親一塊一塊地遞土坯,大弟弟在上面牽根繩子往上拉土坯,高處的父親一塊一塊地砌牆,爺爺和小弟弟運砂石,架椽子。一個夏天過去了,一座泥土房子慢吞吞地從大地上生長起來了。除了門、窗、檁條,居然一分錢也沒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白手起家”呢!
要知道我們幾年前僱工匠蓋房子時,可是花了一萬多塊錢的。全部用料還是自己備下的。
自己蓋的房子固然親切,可是敢住進去嗎?畢竟不是專業的。
接下來,他們開始在家門口打井。這一次仍然自己動手挖,於是又省去了兩千塊錢的機械打井費。
打井必須得在冬天裡,那時水位線底。於是這一家人在最寒冷的日子裡忙了一個多月。女兒和父親在井底掏土,兩個男孩在地面上拉土。因為那塊地地勢高,足足挖了十幾米才滲出一點點水來。
這還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辛辛苦苦打出了水,一嘗,卻根本不能飲用,異常鹹苦,鹼太重了——用這種水洗衣服都不行,晾乾後,布料上會泛一層厚厚的白鹼,黑衣服也會變成白衣服。
於是他們只好繼續在我家打水。而那時我們已經不是鄰居了,打一次水得穿過公路,走很遠很遠。
接下來他們四處借錢買了一輛破舊的二手小車,本來打算靠這輛車在荒野里拉拉客,跑跑運輸賺點錢。但買回來的第一天起就東修西修,不到一個月就徹底報廢了。至今停棄在他家門口,車後備箱的蓋子用鐵絲五花大綁固定著,四個輪胎一癟到底。
總之生活似乎越來越絕望。可是生活還是得繼續,孩子們在成長,女孩子也到了出嫁的年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