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發生了鉅變。在這之前,他是一個陽光、開朗、活潑而且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然而一夜之間,他就變得孤僻、悶悶不樂而且沉默寡言起來,這種狀態持續了4個月。這個小男孩的父母曾經尋求過很多醫學專家的幫助,但卻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次電臺節目中,這位兒童精神病專家和這個小男孩進行了以下對話:
你覺得自己哪兒不舒服?
沉默不語。
你能告訴我你自己認為患上什麼病了嗎?
我不能。
你能,假如你想的話。我不會生氣。
你沒有足夠的紙。
這個兒童精神病專家看上去非常疑惑。
看著,我這裡有很多的紙。你想要多少呢?我這兒還有彩色的蠟筆,你想要畫一些什麼東西嗎?
這個小男孩拿起了一張紙,從上到下畫了一條線。接著他又拿起另外一張紙,重複了一遍同樣的事情。然後他把兩張紙接在一起,所以那條線就可以從一張紙延續到另外一張紙上。之後他拿起了第三張紙,畫下了第三條線,並把這張紙放到了第一和第二張紙上所畫的那條線的位置下面,然後一次又一次做下去。直到所有的紙張都用盡了,這個小男孩才停下來。這個精神病治療專家的地板上攤滿了由彩色蠟筆所畫出不間斷線條的紙張。“到那個時候,我才恍然大悟,”這個兒童精神病專家在節目裡說,“這個可憐的小男孩患上了絛蟲病。”
在這個兒童精神病專家所提供的趣聞裡頭,疾病剝奪了這個小男孩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在這種形象化的描述中表現出的半神秘狀態,使這個小男孩幾乎已經成了人世間一個超自然的神靈,他成了疾病的傳聲筒。即便你沒有在這個故事中感受到其所蘊含的那種超自然的感覺,那它也蘊含著另外一種感覺。當我們厭倦與我們身上的疾病抗爭而變成它隨意選擇的犧牲品時,這種感覺就會出現。但在《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中,患癌兩年而成功治癒的蘇珊?桑塔格卻辯論說,似乎是人類的一種特色,人們總是以相反的方向來闡釋事物:我們認為,疾病是這個人自身的一種表達—“你得了什麼病,就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與其說把疾病完全當成一種徹底的生理現象,認為其完全是由病原或者流行病所引起,倒不如這樣來考慮:我們可以將疾病與個人品格聯絡起來,有些人生病能反映出他們的品格低下。或許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當你去見醫生的時候,你會隱隱有種擔心,因為醫生不僅能夠診斷出你的病情,而且還會從這些病情之中推斷出你的性格。例如,身體的迴圈系統不好,意味著你是個態度冷淡的人—缺乏人性的溫暖;患上癌症,意味著你總是吃動物內臟。最終都是那些長久被壓抑的因素髮散了出來—而且是以一種最為殘忍的方式,所以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你的疾病都洩露了你的秘密。我們雖然聽到過這種說法,但對其卻並沒有深入瞭解。16世紀曾流行一種情緒理論:比方說,假如你脾氣很臭而且黑膽汁過量,那你就是一個憂鬱症患者,這是一個既能夠表現你的性格,也能在同樣程度上表現你健康狀況的詞彙。這個理論的現代版本所表達的資訊是:假如你真想要去了解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那就不必看他的眼睛,看他的醫療檔案就行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與蘇格拉底吃早餐 第五章(5)
一旦你瞭解到,桑塔格的這本書是在艾滋病的第一次浪潮襲來'這本書再版時,書名也改為《艾滋病及其隱喻》(AIDS and Its Metaphors)'的時候所寫的話,那她強調這些有關疾病的綜合性特質,也就不是什麼令人感到特別稀奇的事情了。艾滋病是“性傳播疾病”,這給予了道德上的多數派一個藉口,用以勸誡那種“罪惡的墮落行為”。艾滋病既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