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姜遙嶽已回到宮門外,重新騎上頭戴紅綢花的御馬,在此候著。
禮官唱和:“昏已至,送嫁。”
太子半蹲在妹妹跟前,道:“上來吧,哥哥送你。”
此一去,自己這妹妹就要做他人婦了,自己看著、寵著長大的妹妹。
太子心裡有些不是滋味,自己父皇的兒女雖是不少,但滿後宮裡,能用自己送嫁的,也就這一個妹妹了,捨不得是捨不得,卻一定要穩穩當當把妹妹送入花轎內。
宮門外大街之上,姜遙嶽騎在馬上,挺胸抬頭如沐春風,領在迎親隊伍前頭。
太子身後帶著親衛,騎馬跟在花轎後。
街上百姓先是誇定國公府的大公子長得確實俊俏。
旁邊就一定有人會說:不俊俏公主能看得上嗎?
嘆一句:這般人品真是天上少有,地上絕無。
旁邊又有人說:你這般說新郎,那是沒看到太子嗎?是真敢說啊!
於是大家又轉而誇起太子:這送嫁的是太子呀?真是翩翩少年郎,天人之姿也不過如此。
又有人道:這太子是不是太過俊秀,哪裡還能看上凡間的女子。
旁人道:是聽說太子還末選妃。
又有人注意力在那一抬又一抬的嫁妝上,問旁邊的人:你數沒數,是多少抬嫁妝?
旁邊人扒拉著手指頭,還一臉愁容:數是數了,可是數到一百多看得眼都花了。
又有人嘆:這就是十里紅妝吧,真是活了這麼久,頭一次見。
有人喊:我數了,我數了,二百零六抬!嫁妝是二百零六抬,不會錯的。
有老婦人道:老婆子瞅著,這嫁妝可不止十里。
……
落日以前,迎親隊伍回到定國公府大門前,府中自是張燈結綵,紅綢高懸,下人們的衣裳都是簇新鮮亮,一派喜慶。
定國公府中眾人有品級的,不論男女都是官服加身,就是沒品級的也已穿著盛裝,除了沒出閣的姑娘全數候在府門外,迎接公主進門。
“辛苦太子了。”姜遙嶽在迎親隊伍最前面,遙遙向後面的太子道。
“望妹夫謹記皓首之約。”太子也遙遙的朝著自己的伴讀兼妹夫點頭。
姜遙嶽在馬上一拜。
太子知道自己該走了,再不回宮,再往前走,定國公府的人又要開始行君臣大禮。
遙遙看著妹妹下了花轎,定國公府中眾人先行了臣子大禮,才把人牽引進定國公府。
姜家人如此盛裝相迎,已經表明十足的誠意。
太子帶馬回返。
蘇如畫抱著瓔兒帶著娘和青豆看了這一場大熱鬧,回到院子裡過了用晚食時候,都餓了,急著吃些東西下肚,再開始聊今天看的光景。
瓔兒也是高興的跑來跑去,嘴裡也說著她看到的新鮮事,“抬了那麼多,都是好吃的嗎?就是蓋了紅綢,看不見是什麼啊!”
蘇如畫笑著伸手想去瓔兒,“那是嫁妝,不是用來吃的?”沒抓到,小東西跑開了。
瓔兒見蘇如畫沒抓到自己,樂得手舞足蹈,又跑到離蘇如畫近一些的地方說:“不是吃的啊,那是好玩的?”邊說又往遠處跑。
小孩子家家的,能跑多遠,不過是蘇如畫跨一步的事。
蘇如畫逗著瓔兒,半步不動,只伸手裝得兇兇的樣子夠一下,沒夠到,瓔兒笑到不行,又跑開。
昨天蘇如畫帶幾個孩子去定國公府,畫兒娘就帶瓔兒回家拾掇了些東西過來,也把針線活帶了來。
這會兒一大一小玩得開心,畫兒娘坐在一邊拿起了針線在做。
沒一會兒工夫,小人兒就跑出了一身汗。
畫兒娘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