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份,對身邊的部將道:“你們各帶一萬人馬,各向這些方向進兵,要速戰速決,我要你們五天之內最少殲滅敵軍先頭部隊,一舉把倭軍打懵掉,再跟進追擊,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快準狠。”
“敵軍戰線拉得這麼長,正適合各個擊破,我軍必勝無疑。”四名部將道。
“現在讓軍隊好好休息,凌晨時分出城,這一次要打閃擊戰,軍隊要連續快速穿插進擊,所以不能帶太多的補給,你們要做好將士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做好吃苦的準備。”
“明白,這種強度的戰爭,算不了什麼。”
“好吧,都下去準備吧。”趙全節一揮手,部將就告辭退下,其實,他自己也想親自領兵上陣的,不過萬磊早就跟他說了,他作為一軍主將,能不上陣儘量不上陣,免得出現意外,畢竟倭軍是出了名的二愣子,打起仗來不要命。
一切準備就緒,三月初五夜,戰爭開始,西線的趙全節部分兵突擊,東線的李國保部也在海軍戰船的配合下,閃電般突襲位於鴨綠江邊的倭軍防線,而海軍主力,也分成數部,在朝鮮沿岸,特別是漢陽一帶進行狂轟爛炸。。。
北平軍分兵多路,全面反擊,波斯義將的書案上,很快就被各種戰報堆滿,特別是北平軍海軍沿漢江逆流而上進攻漢陽,這更是如一把尖刀一把刺入他的心腹之中,他急向各地拉救兵,各地卻都自顧不暇,朝鮮的戰局頓時就亂成一團亂麻。
北平軍大規模向遼東調兵譴將,自然逃不過明朝的眼睛,而萬磊也沒想過要遮掩什麼,戰爭一開打,他就讓出版社發了一篇社評,公開倭軍罪惡,強烈譴責倭軍無信無義貪得無厭,並宣告要替天行道,不滅盡倭軍誓不還師。
北平軍與倭軍開戰的訊息一傳回到金陵,明朝廷興奮了,建文帝更是高興得跳起來,忙召集謀臣入宮,商議是否趁機進攻北平軍。
其實,自從去年朝賊之亂後,明朝就在山東集結了重兵,有三十萬之多,再加上陝西山西河南等地的駐軍,合起來也有五十萬。當然,這五十萬兵力並不足以讓朝廷這麼快就恢復自信,真正讓朝廷自信無比的,是火炮,那些新鑄的幾十門火炮。
特別是剛剛結束的圍剿朝賊的戰爭中,明軍裝備的火炮就顯露出其威力,幾十門大鐵炮一字排開,攻城簡直就如同砸豆腐,就算是磚砌的城牆,幾天的功夫也能轟塌,這也就是說,那堅固的北平城已經擋不住明軍的進攻了。
而且明朝廷也知道,北平軍主力不是北駐蒙古高原,就是西進遼東,北平行省境內最多隻有幾萬防軍,用幾十萬去攻幾萬,也不用什麼計略,用人海戰術也能把這幾萬人給堆死。
不管是從兵力上看,還是從裝備上看,明軍都佔盡優勢,所以,建文帝主張馬上對北平軍用兵,他的口諭也得到齊泰黃子澄以及谷王秦王等文武兩線官員的支援,反倒是方孝孺提出反對,反對的理由是朝廷剛與北平軍簽訂和議,背信棄義,非天朝上國所當為。
不過,方孝孺的建議沒幾個人願意聽,一翻廷議之後,明朝廷上下達成共識:撕毀和議,趁北平軍與倭軍激戰之際,出兵“收復”北平!明朝廷廷議一定,明軍這一臺巨大的戰爭機器也運轉起來了,一場全面的大戰開始。
然而,明朝廷雖然只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卻沒看到自己的劣勢,明軍雖然兵多炮也利,但是有一個致命的軟肋,一個足夠讓明軍全線崩潰的軟肋。
第343章 縱橫捭闔(中)
北平軍不打無把握的仗,不出擊則已,一出擊就是快準狠,就像是毒蛇一般,平時捲縮成一團,而攻擊時卻一擊致命。由於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兵力過於分散,入遼倭軍還沒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