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她終於找到了他。以守護的姿勢將兒子牢牢的抱在懷裡,殷素素心中是又悲又喜,五味雜陳,發誓絕不再讓兒子受一點苦痛,。
旁邊張翠山和張無壁也紅了眼眶,張無忌失散了十年,他們就辛苦尋找了十年,哪怕是得到張無忌墜崖的訊息,他們也從不相信他是真的死了,更是從未放棄過尋找他的希望。
沒有死亡,沒有天人永別,他們一家人終於團圓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走原文比較多,因為許多設定和原文是一致的,所以乾脆用原著表述,我的文筆可是難以望金老爺子之項背啊。
為了寫這個同人文,才第一次認真的看了原著小說,而非電視劇,發現原著寫的實在是太好了,而且糾正了我以前對許多人物,特別是張無忌的認識。
我真是自找不痛快,明明初衷是想輕鬆地寫個同人文的,臉譜化的人物多好寫啊,為什麼總是忍不住去研究原著人物呢?
不過我筆力有限,這篇文著實對不起金庸老爺子如此宏大的構架啊,被我寫的視角太狹窄了。等我以後水平提升了,一定要寫更加開闊格局的武俠文!
但是我還是好討厭滅絕師太啊。
另,女主這章仍舊未上線,大家猜猜她會以怎樣的身份迴歸呢?前文有暗示哦~
☆、第 26 章
在張翠山和殷素素之後趕來的,是宋遠橋與莫聲谷,緊接著是武當和天鷹教的其他弟子。
原來殷素素與張松溪一樣覺得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事透著詭異,恐怕背後另有陰謀,滅絕不過是被利用做了帶頭人。於是她與張翠山一商議,就帶著天鷹教眾于山下埋伏,觀察情況,果然發現有兩股勢力潛伏在光明頂四周。其中之一是一群江湖幫派,似乎是打算藉著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後,明教實力大大削減之時趁火打劫,另外一夥人行跡卻更加詭異,暗中打探觀察一番,竟發現他們竟然是朝廷的人。
江湖幫派雖然是游魚散蝦,可是集合起來還是人數眾多,不是大大受創的明教可以與之硬拼的,而朝廷中人更是一個個身手不凡,隨身又帶有十香軟筋散,威脅更大。於是張翠山就聯絡了武當,宋遠橋便帶著莫聲谷與門下眾多弟子前往支援。這也是為何光明頂之戰時,只有殷梨亭和少數武當弟子在場,且殷素素知道自己的父親、兄長都有危險卻仍未露面的原因。
武當諸人不宜在此地久留,可是張無忌身受重傷也不好移動,楊逍等人便提出就近讓張無忌在光明頂休息,其實他們挽留張無忌還有別的想法,只是鑑於張翠山,不知道能否成行。
殷素素見殷天正眼神示意,就知道恐怕自己爹爹也是贊同楊逍他們的想法的,她如此聰慧,稍微一聯想,就能猜出個大概,她作為孃親,自然不希望自己剛剛失而復得的兒子捲入江湖紛爭,不過她也知道,她也好,張翠山也好,都不能替張無忌做決定,於是只能輕嘆一聲,同意了楊逍的提議,至於其他的事情,稍後再談。
宋遠橋等人見一切交託明白,就想要離開,不過殷梨亭卻仍站在原地,雙目直直的盯著紀曉芙,殷素素與張翠山兩人知道內情,對視一眼,覺得六弟問出來也好,他已經耽誤了整整二十年,今日也該做個了斷。
原來自二十年前與成昆一戰之後,殷梨亭就再未見過紀曉芙。其中有紀曉芙生怕滅絕追殺她與楊不悔的緣故,更多地是紀曉芙在故意的躲著殷梨亭。
她先是在江湖顛沛流離,後來又遇上了楊逍,之後帶著楊不悔躲著滅絕,直到在蝴蝶谷被滅絕重傷後,師徒情誼斷絕,她就趕去了坐忘峰,自此就在那裡從未離開過。所以整整二十年,哪怕殷梨亭費盡心思尋找,他也沒有找到紀曉芙。
他想要向紀曉芙要一個答案,可是紀曉芙不敢給他這個答案。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