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金鈴低垂眼簾,恭謹地應著。李肆盯住了她的臉頰,端詳了一陣,直到那輪廓優雅的鵝蛋臉上升起淡淡一層紅暈,這才轉開了目光。
“自己是得隴望蜀啊……”
李肆按下了異樣的心思,又開口道:“最多半年,我把英德那邊的事情料理清楚,應該也會到廣州來的。你選的善堂位置很好,以後的藥坊也會在善堂附近,離這裡遠一點也好。就是善堂的事,你別牽扯得太廣,只關注麻風就好。”
這下盤金鈴又只聽進去了前半句,只覺心頭重重的yīn霾頓時消散,卻又不敢抬頭看他,面頰更是紅透了。
“哦,還有,這半年你還有項任務……”
李肆卻沒饒她,打量起她那高挑但卻有些削瘦的身材來。
“我給你的零使銀子,可別再去換了菩薩善名,吃多吃好,半年裡至少得長十斤肉出來,不然別人總要說我虧待了你。”
李肆人已不在,桌子上的藥碗變得空空,這話還在盤金鈴心底裡蕩著。
“若不是知你無心,換作別的女子,怕又要一夜難眠了。”
盤金鈴苦笑著搖頭,將心底的搖曳壓住,然後拍了拍自己的臉頰,顯得很是懊惱:“看吧,還是被他數落了,我還不夠努力啊,再不能胡思亂想了。”
踏足廣州的餘波還未消散,李朱綬白道隆倒是還在廣州城裡跟各路官員杯觥交錯,喜滋滋地等著善果,有他們頂在前面,外加廣東督撫來化解米價一事的處處漣漪,李肆就不必再在廣州盤。他的目標就是先在廣州打出名號,奠定,而這個任務顯然已經完成了。“李半縣”的名號在廣州再沒人叫,廣州官商提到李肆,都稱呼為“李北江”,據說這名號是從總督府傳出來的。
當然還不止有這一個名號,有叫“李英德”的,有叫“李韶州”的,甚至還有人以他控連江北江兩路而稱他為“李雙江”,從彭先仲那聽到這名號時,李肆差點氣岔了,自己可沒那麼好的嗓子……
接下來的幾天裡,李肆趁熱打鐵,將北江船行的船東們糾集在一起,拿出了早就擬定好的新行約,把原本只靠北江船約互保而聚攏的這幫人,以實質為股份的方式拼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船行。
以他背後的青田公司為大老闆,其他船東是小老闆,業務由李肆這邊統一安排排程,收支也統一核算,拿日後的概念比照,就是個航運公司。
有保底的固定薪水,自家的船也當作份子入行,還有李肆這麼個有能量的大人物接單,一路行船再無阻礙,外加此次運米的親身感受,船東們都是欣然接受。北江船行就此成為李肆囊中的正式產業,除開之前直營的二十多條船,船行裡猛然多出三十多條三千石以上的大沙船,五十多條千石中型沙船廣船,這一趟的收穫,遠不止在運米上賺的那些銀子。
之所以決定用船行東主的身份踏足廣州,之前李肆就跟段宏時商量過,自己的實業終究會顯露出來,到底哪部分最妥當,最不容易引起官府矚目,最後確定的就是這船行。
首先,他這是內河船行,比張元隆那樣的海商還差了一個檔次,不是藉著米價一事凸顯了名聲,這點規模在廣東也算不了太大,放到全國更是毫不起眼。其次,他並沒有壟斷北江連江,收攏的船隻運量跟兩江總運量相比,還差得很多,更沒影響到那些有自家船隊的豪商,而只是方便了沒有船的中小貨商,不會惹來皇商官商,至少是不會那麼快地惹來他們打起異樣算盤。第三,在這個時代,幾乎還沒有以單純船運為主業的實業商人,因為這遠不如直接販運商貨利潤高,而組織管理所需的技術也不是一般人能具備的,大多數人都還只將船行當作苦哈哈們糾合在一起的“船會”,沒意識到這是一具靠物流吞金的機器。
另外一點是,只看船行的話,官府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