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悲鴻自述》中,徐悲鴻有過如下記錄:“方吾年十三四歲時,鄉之富人皆遣子弟入學校,餘慕之。有周先生者,勸吾父亦遣吾入學校尤篤,先君以力之不繼為言。周先生曰:‘畫師乃吃空心飯也,烏足持。’顧此時實無奈,僅得埋首讀死書,謀食江湖。”
少年徐悲鴻在這幾年間,跟著父親流浪他鄉,腳步踏遍了常州、無錫等鄰縣各個鄉鎮,他或許不知道,日後,他會與出生於江蘇常州一個劉姓人家的男子展開近一個世紀的論戰。
劉海粟小徐悲鴻一歲,於1896年3月16日生於江蘇常州的一個已經衰落的書香門第大家庭中,據說出生時因臍帶盤在腹上,因而得乳名“盤官”。父親為其起名季芳,因他兄弟姐妹眾多,他排行老九,因此又稱劉九。劉海粟三個字也是他自己在17歲時創辦上海美專時為自己改的,“海粟”二字取自蘇東坡《前赤壁賦》“渺滄海之一粟”一句。
劉家是當地的大姓,族人眾多,劉海粟的父親劉家鳳屬於世家子弟,擅長文墨,在青年時期異常活躍,曾為前途做過多種嘗試。當時封建王朝已經日薄西山,由於時運不濟,劉家鳳年輕時渴望從政,曾參加太平軍,希望能在官場中有所作為,但又生性善良,不擅在官場中玩弄權術,最終無果而返。後來一心學習經濟運籌,與人合開了一個錢莊,這一行有很大的風險,但正合劉家鳳的性格,因為他天性中就喜歡冒險。他曾經將自己的長子送往日本學習金融管理,希望日後能將自己的錢莊做大做強。他也很喜歡天資聰慧的劉海粟,希望這個家中的老九以後能在經濟領域有所作為。
從小,劉海粟就顯露了他的繪畫天分,但當時琴棋書畫被認為是有錢人的娛樂消遣,平時玩一玩可以,若是作為終身的職業追求,並不被人看好,因為在時人眼裡,藝術只是“小道”。因此,劉海粟的繪畫天賦並未得到劉父的嘉賞,想要學畫的計劃也每每被父親潑冷水。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迥然不同的童年經歷(3)
劉海粟的母親洪淑宜,則在另一個層面影響著海粟。洪女士是清乾隆年間探花、著名學者洪北江的孫女,在家學淵博的書香門第中長大,知書達理,是典型的大家閨秀。而且,她生就豪爽大方的性格,處事幹脆利落,頗有大家風範,在劉家上下均受好評。在母親的影響下,劉海粟從小就開始接觸傳統文化,讀《三字經》、《千字文》、唐詩、宋詞、四書五經,讀書之餘,學習音律書畫。
以前私塾教育,音律繪畫課只是業餘的調劑,但是在劉海粟看來,卻是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候。常州書畫氣氛濃郁,再加上劉海粟的母親從小對書畫也比較瞭解,在為孩子選擇臨摹教材中比較嚴格,為劉海粟的繪畫功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劉海粟天性頑皮,不喜歡被束縛,上課時最愛發問,常常弄得老師尷尬地下不來臺,因此老師很不喜歡他。雖然在外人眼中,劉海粟想法常常不合常理,做事方式又往往天馬行空,但劉母卻從來不會對兒子的天性加以管束,對兒子的不安分與異想天開總是給予理解和支援。
劉海粟繪畫的天賦很早就顯露端倪,11歲時候畫的《螃蟹》一畫,天真爛漫,充滿童真童趣,這張畫後來在1935年秋成為《全國第一次兒童繪畫展覽會目錄》的封面。
母親給了劉海粟渾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身邊的姑父屠敬山、表兄屠元博、啟蒙老師譚廉、長兄劉際昌等思想新派的精英人士,則為劉海粟帶來了西方思想啟蒙。劉海粟除了熟讀四書五經等中國經典文化,10歲時又開始涉獵文明書局出版的《貞德傳》、《拿破崙傳》、《民約論》、《天演論》等,小小年紀對這些內容並不能理解,但也知道了除了傳統文化之外,還有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