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嶺南,哦,對了,你還需要楊大帥寫一公文,允許我全權處理這五萬俘虜的事務,不然我也無法按你所說的那樣臨時提拔一些俘虜中的軍官來管理這些人,進而為以後我們在南方的生意做準備了。”
王華強點了點頭:“自如如此,那末將現在就告辭了。”
“不送!”
王華強從皇甫績的營帳中離開後,感覺整個人走起路來都是輕飄飄的,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他先是直接回城,從楊素那裡討了軍令與公文,一封是為自己的,算是把自己從南征軍調到湘州的嶺南平叛軍的正式公文,讓其三天內動身,兩封是帶給皇甫績的,其一是抽調兩百名軍官隨王華強一起到湘州,其二是允許留守蘇州的皇甫績全權管理五萬七千多名叛軍俘虜,許以便宜行事之權。
有了這兩封公文,皇甫績很快地在整個蘇州軍中開始徵調願意隨王華強一起去嶺南的人,由於劉全和馮孝慈已經連夜找了不少人串聯,加上麥鐵杖逢人就拍胸脯打包票,說是去了嶺南後只要喝了自己配的草藥,包管百毒不侵,更主要的是蘇州軍人人都知道回蘇州後再無戰功可言,去嶺南才是建功立業的唯一途徑。
因此在接下來的三天裡,儘管楊素的大軍早早開拔回營,蘇州過來的軍士裡也只有上次王華強帶來的一千騎兵在松江,但就是這一千人裡,主動請纓願意去嶺南的就有五六百人,甚至不少老兵為了爭一個到湘州的名額吵得面紅耳赤。
最後王華強也不去蘇州另外挑人了,直接在這一千人裡來了個大比武,讓所有報名去湘州的人分別比試箭術,騎術,行軍,佇列和指揮五十人小隊的能力,結果從中篩選出一百二十七名足以靈活訓練和指揮五十人以上小隊的軍官與老兵,還有一百五十多名身體素質絕佳,指揮能力稍稍一點的軍士,總共二百七十多人,一起出發去了湘州。
選上的人個個興高采烈,給淘汰掉的人卻是哀聲嘆氣,王華強也不想掃了大家的興致,於是向皇甫績借了兩千錢,在選拔結束的那個晚上,把松江一帶的冬陽酒搶購一空,又買了幾十口生豬,在軍中請大家痛飲一番,大吃一頓,結果那些沒有去成湘州的軍士們全都交口稱讚王參軍出手大方,為人豪爽。
第二天一早,王華強就帶著這二百多人上了路,劉全和馮孝慈的傷還要再養幾天,只能暫且先留在了松江城。王華強等人先到了建康,然後轉船沿江而上,經過了半個多月的行程,終於在八月中旬的時候來到了湘州的治所長沙城。
長沙,這座城市最早建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是楚國黔中郡的一部分,座落於長江南岸,八百多年下來,這座城市經歷了春秋戰國,秦漢兩晉,見證了南北朝的滄桑與變遷,卻還依然靜靜地屹立於湘江邊上,嶽麓山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與戰亂頻仍的江南之地相比,實在算是塊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秦朝曾在長沙這裡治長沙郡,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漢朝以後長沙便長期地劃歸於荊州,一直到東晉滅亡,劉裕建立南朝時,有鑑於荊州地大物博,兵強馬壯,對中央政府構成巨大威脅,因此把荊州在長江以南的十個郡劃出,設立湘州,而這長沙城則是湘州的治所所在,也是裴世矩募集士兵的地方。
裴世矩的臨時大營設在了長沙城外,他沒有把軍營建在城中,而是在城外的嶽麓上建了營地,一邊在湘州招募願意前往嶺南計程車卒,一邊對新招到計程車卒加以訓練,王華強來這裡時,他已經訓練了一個多月的新兵了,只是不少人聽說要去的地方是嶺南,聞之色變,看了招兵告示後掉頭就走,一個多月下來,裴世矩用了高過普通士兵津貼三倍的軍餉,也只招到了三千多人。
王華強今天先去的長沙城,聽說裴世矩在嶽麓山練兵後,連午飯也顧不上吃,徑自帶了那兩百多軍官來到了營地裡,這會兒正是午後,太陽火辣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