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差點被謀害之事,隨著瑤公主、許太妃和楊婕妤的伏法,以及後宮的一番血洗,似乎已經落下了帷幕。
唯一還在持續發酵的,是因為當日在後宮一連杖殺了十幾名宮女,並杖打了一百多名宮女太監和麼麼,從而讓徐鶯背上了“毒妃”“妖妃”之名。
這樣的名聲不僅是在後宮快速的流傳著,在宮外也是廣泛的流傳著。這在朝堂上倒是沒有引起軒然大波,能在朝堂上混的畢竟都是老狐狸,這件事嚴格說來牽涉皇嗣,又涉及皇家辛秘,誰湊上去誰倒黴。皇帝還年輕著呢,得罪皇帝可不是什麼好事。
當然也有一二個想出名想瘋了的御史在朝上將莊妃給彈劾了,稱宮妃當仁善賢德,才能為天下女子表率,莊妃這般狠毒手腕,視人命如草芥,實在不堪為妃,這樣的人就是不打進冷宮,也該降一降份位才能以示警告。
皇帝聽後冷哼兩聲,問道:“照你這麼說,朕的皇子公主的命還比不上幾個宮女了?”
那兩御史自然不敢直接說是,但自也是想好了辯駁的理由。
只是皇帝根本懶得和他們說,直接道:“這些宮女太監吃朕的喝朕的穿朕的,拿著朕的俸祿,連命都是朕的。結果他們不好好伺候主子,還幫著人來謀害朕的皇子公主,我看莊妃罰的都是輕的,這種不識相的奴才,五馬分屍都不為過。”
再之後,那兩個御史的帽子被摘了,讓回家好好反省去了。
梨香杏香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很是為徐鶯抱不平,道:“也不知道那個殺千刀的人傳出這樣惡毒的話來,其心真是惡毒。”先帝時,宮妃因為宮女打碎東西就將其打殺的事都常見得很,也沒御史跳出來。這一次涉及謀害皇嗣,莊妃打殺幾個人算什麼。若是沒有人故意傳出這樣這樣的話來害娘娘的名聲,怎麼可能這麼迅速的宮裡宮外都到處流傳開來。
徐鶯一開始聽到的時候心裡也難受,可是後面想,她又不是皇后,要賢德賢惠的名聲才能母儀天下。“毒妃”“妖妃”名聲雖然不好聽,卻說不定能嚇住一些對玉福宮懷有心思的小鬼,這樣也未必是壞事,所以也由著這名聲流傳了。
至於皇后,她雖然不在意莊妃的名聲,但宮中傳出這樣的話來卻是她的責任。但流言就是這樣,你越調查越重視,流言就會傳得越兇。何況若是有人故意要傳出這樣的話來,只怕早就將證據抹光了。她查了幾番查不出源頭,又怕再查沒查出結果卻將其他宮妃又牽扯進去,乾脆只是禁止後宮再傳這樣的話,其他的也不再繼續查下去。
除了這一件事,卻還發生另外一件事。這件事與前面兩件事看起來彷彿都沒有關係。
皇嗣差點被害之事過去之後,皇帝突然踏進了趙嫿的華陽宮。這算起來,還是皇帝自登基之後,第一次走進趙嫿的宮殿。平日他哪怕想看兒子女兒了,寧願讓人將三皇子和五公主帶到含章宮去,也不願意踏進華陽宮。
結果這一次皇帝卻去了華陽宮,後宮眾人都以為要轉方向了,以為皇帝吃膩了莊妃這種清粥小菜,終於想起了寧妃這樣的美味大餐,畢竟寧妃長得真的很漂亮啊。就連趙嫿都以為,在處罰宮女的事情上,皇帝終於看清徐鶯的真面目,然後迴歸到她的懷抱裡來了。
結果皇帝在華陽宮裡呆了不足一刻鐘,連茶都沒喝,只問了一句:“寧妃信佛嗎?”
趙嫿被皇帝這眉頭沒腦的一句話弄得莫名其妙,她其實是不大信佛的,但後宮妃嬪為了標榜自己善良,一般都會說自己信佛,也常在自己的宮殿裡供佛像。比如華陽宮裡,不見得趙嫿有多少誠心,但華陽宮卻也有一間小佛堂。所以此時趙嫿自然說信,還準備在皇帝面前賣弄一下佛理。
結果皇帝只是面無喜怒的點了點頭,然後便走了。
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聖旨,說最近後宮發生諸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