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實打實的以武藝高強著稱,再加上他是由高幹一手提拔起來的,其忠誠度絕對值得信賴,不會像鞠義那般不戰而降。所以,把壺口關交到他手裡高幹最是放心。
壺口關,又名壺關,是大漢境內最古老的關隘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東周時代,因山勢險峻形似壺口而得名。不過就欒奕看來壺口關的地勢更像是個“凹”字,關隘設在“凹”凹進去的位置,兩側的凸起是高山,山上佈滿箭樓可從像山下攻打關隘的敵軍發射箭雨。
此外,壺口關前乃是一條土坡,土坡的盡頭,高大的城牆上用網兜捆縛了許多滾木礌石等守城之物,一旦用鋼刀砍斷麻繩,網兜內的重物便會傾瀉而出,滾向衝殺而來的敵人。
欒奕一度覺得壺口關比虎牢關要難攻的多。虎牢強在牆高且厚,壺關則強在地勢險峻。兩側山峰上的箭樓使得教會軍中霹靂車無法將石彈拋到關牆上,關隘前的坡道配以滾木礌石會給正面攻擊造成巨大傷亡。
這樣的關防,連欒奕都為之怵頭,強攻定然不行,智取……鮮于輔謹慎的很,不會輕易中計,為今之計只能用巧。
教會大軍抵達壺口關當夜三更,四百全副武裝的特戰隊員身著黑甲在營前集合,在欒奕引領下共同禱告誓師之後,分別由赫拉克勒斯、王越統領,趁著夜色出營寨,徑直往壺口關東西兩側的山角潛去。
當夜夜色幽深,月色被烏雲籠罩伸手不見五指。負責把守山峰的鮮于輔軍守卒總覺得教會兵馬主攻的方向應在關隘,而不可能是懸崖峭壁林立的山峰,心生懈怠,加之教會特工隊員皆著黑色輕甲,且腳踩薄底快靴,不仔細看仔細聽根本發現不了。
特戰隊員不費吹灰之力在懸崖下集結,後又隨著赫拉克勒斯、王越手勢發令,二十多名善於攀爬者抓著懸崖上的凸起向三十多丈高的崖頂爬去。
壺關外的懸崖很是陡峭。除此之外,為了防止教會打兩側山峰的主意,帶兵小心謹慎的鮮于輔還特意在懸崖緊要位置塗滿油漬,又進一步加大了攀爬的難度。負責登巖的特戰隊員好幾次險些墜落崖低,幸得他們平日裡訓練過硬,這才幾次三番化險為夷。
此時的他們才算真正理解平日赫拉克勒斯、王越為什麼那樣刻苦訓練自己,也終於明白兩位主將為什麼對待他們那樣嚴苛。他們懂得了教主那句“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要義。如果沒有飽嘗那些苦難,只怕此時的自己已經成為了懸崖下的孤魂野鬼,自己死還則罷了,發出的響動還會驚醒崖上的敵人,引來一片箭雨害死自己的袍澤。
不過……他們雖然克服了死亡的威脅,但是爬行的速度卻因懸崖太過陡峭,且佈滿油漬變得異常困難,速度比預計的要慢了許多。照這個速度爬下去,及至崖頂估計天都亮了。
失去了夜色的保護,暗襲必以失敗告終。
思及此處,無論在崖上攀爬的特戰隊員,還是在崖下等候的成員,無不焦急萬分。
作為教會軍中特戰隊員所拿的軍餉是普通衛士的五倍,乃是全軍上下軍餉最高的兵種,且飲食配比明顯強於他人。在過去的日子裡,有不少軍中將領對此存在質疑,不止一次向欒奕建言特戰隊軍資消耗太大,不妨裁撤之,如此一來可募養五倍的衛士,更加划算。
對於這樣的建議,欒奕直接回絕。
還有軍中士卒對特戰隊高標準的很是羨慕,懷著純淨之心讚歎,“特戰隊用不著打仗,還拿這麼多軍餉,真是有福氣啊!”
可是這樣誇讚的話聽到特戰隊員耳朵很不舒服。是啊!教主如此看重自己,而自己呢!在過去的戰事中,教會大軍屢戰屢勝,根本沒有派他們出戰的機會,只能一等再等,成為混飯吃的代言詞。
特戰隊員們幾次三番找赫拉克勒斯、王越請戰,赫拉克勒斯、王越又數次將隊員們渴戰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