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林如海以為陸誠只是讀過四書五經,對史書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也不見得能夠讀懂其中含義。畢竟,陸誠也只是個十歲的孩子,再天才又能天才到哪兒去?
但經過一番考校,林如海也是越來越驚訝。
陸誠不僅能將四書五經熟練背誦理解,談及歷朝歷代的人物、事件,也都是如數家珍,在很多人和事上,還有他自己的獨到見解。
這已經不是簡簡單單透過背誦學習就能做到的,甚至不是名師教導就能教的出來。還要有超凡的悟性,對書中的知識有足夠的理解,能夠透過想象看本質,具有足夠的洞察力。
如果這樣的學識、見識和能力,放在一個飽讀詩書、歷經世事的大儒身上,一點都不奇怪。但放在一個10歲的孩子身上,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林如海心中忍不住想到,莫非世上真有人生而知之?又或者是遇到了那種千百年難遇的天縱奇才?
林如海也是自幼飽讀詩書,又有名師教導,一心鑽研學問,致力於科舉。直到三十多歲,方才高中探花。
也正因如此,林如海更加清楚的明白讀書的艱難。
唐代著名的詩人、才子賀知章,也是在36歲才高中狀元。
如今,林如海看著眼前才10歲的陸誠,心中卻升起一種感覺,眼前的少年在不久的將來定能一鳴驚人,一飛沖天。
甚至,他都開始懷疑,自己真的能夠當得了陸誠的老師嗎?會不會浪費了這樣一個好苗子?
如果是別的讀書人見到陸誠這樣的天才,肯定要第一時間收為弟子。等到弟子將來發達,那就是名師出高徒,名利雙收。
但林如海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如何不浪費陸誠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好天賦。
陸誠見林如海沉吟良久,都未開口,便主動開口道:“先生,我能否借幾本書看看?以前家中藏書有限,我也只能將那些書籍反覆閱讀。先生家中藏書良多,我想借一些沒看過的書籍。”
“當然可以,走,隨我去書房。”
林家祖上也曾是幾代列侯。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到了林如海這一代,林家根基已盡。
如今,林家祖上留下來最大的遺產,就是那豐富的藏書了。
以陸誠如今的經歷,這歷朝歷代,儒家、佛家、道家的各家典籍,他沒看過的還真不多。
但涉及到最近百多年的歷史,以及一些科舉相關的東西,陸誠就不太熟悉了。
隨後,林如海親自給陸誠挑了兩本有關科舉應試的書籍,讓陸誠拿去閱讀,並讓陸誠有什麼不懂的,都直接來問他。
之後的兩三天,陸誠每天早起站樁,打拳,之後讀書寫字。
上午學習過後,陸誠下午通常會外出活動,在揚州城中四處轉轉。
林如海見陸誠行事穩重,也只是讓兩個府中的下人跟著,免得再出現之前被拐子拐走的情況。
並且,林如海還讓下人帶上銀錢,若是陸誠看上什麼,就任由他買。
在揚州城中逛了兩圈,陸誠先是瞭解了當前米、面、食鹽、布匹等物資的價格,又觀察了集市上的繁榮度,從一些行人口中,瞭解到了一些有關邊疆的資訊。
從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近幾十年來的物價正在悄然上漲,這其中不僅有邊疆不靖、戰爭不斷的原因,也有天災人禍的影響。
尤其是近十年來,中原和關中兩地時有旱災發生,糧食連年減產。
種種跡象表明,當前這個大明王朝,也已經走到了末年。
幾天之後,林如海把陸誠帶到了書房,先是詢問了一番陸誠這幾天的讀書心得,為陸誠解答了一些科舉、時政方面的問題,這才開口道:“陸誠,我見你年幼好學,品行端方,本有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