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膽大妄為,如果當時齊王不顧後果非要進京搶奪皇統,誰敢說李渾不會陣前倒戈,與楊玄感聯手兵變?所以聖主利用政治清算保守派的機會,剝奪李渾的統兵權,完全正確,如此隱患必須剷除,但考慮到李穆的開國之功,考慮到隴西成紀李氏在整個西北地區尤其是西北軍裡的巨大影響力,聖主還是網開一面,手下留情,沒有一棍子打死。
對於撲面而來的危機,李渾和隴西成紀李氏豈能無動於衷?山雨欲來風滿樓,隴西成紀李氏當然要積極應對。事實上自李穆支援先帝建下開國大功,家族迎來空前輝煌開始,危機也就來了,這倒不是因為功高蓋主,樹大招風,而是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輝煌的背後必定預埋衰落的隱憂,為了家族世代延續和子孫富貴,必須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只是,誰也沒想到,危機來得如此之快。中央集權改革在維護大一統的同時,也必然觸犯到豪門世家的利益,豪門世家的既得利益隨著門閥士族政治的衰亡而沒落,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未來,所以改革派和保守派矛盾激烈,皇族與隴西成紀李氏的親密關係也迅速被聖主和李渾的針鋒相對所破壞,如今更是走上了“不死不休”的死局。
齊王已經剝奪了皇統繼承權,李子雄已是十惡不赦的叛逆,白髮賊更是惡貫滿盈的逆賊,這三個人、三股勢力走到一起乃在情理之中,這種情況下,聖主和改革派強行把李渾驅趕到這艘搖搖晃晃的“賊船”上,蓄意把隴西成紀李氏逼到自己的對立面,其險惡用心一目瞭然,就是明確告訴李渾和隴西成紀李氏,我要開始打擊你了,要置你於死地了,你有兩條路,要麼識時務者為俊傑,舉手投降,為我衝鋒陷陣,對我俯首聽命,言聽計從,要麼一條道走到黑,與我對抗到底,不死不休。
然而,對李渾來說,他現在只有一個選擇,對抗到底,原因很簡單,他只要投降,必死無疑,隴西成紀李氏必定灰飛煙滅,相反,他與齊王聯手對抗聖主,反而能在絕境中找到一線生機。
今年西疆形勢一塌糊塗、一敗塗地,短短數月時間,西征戰果喪失殆盡,歷盡辛苦開闢的五個邊郡全部丟失,而追究其原因,就是吐谷渾人在西突厥的支援下,展開全面反攻,復國成功,其直接責任者就是西北軍,尤其是鎮戍西海、西平、河源諸郡的隴西軍團,竟然在吐谷渾人的攻擊下節節敗退,為什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不可思議的潰敗之局?難道吐谷渾人的殘存軍隊竟然比龐大的隴西軍團還強悍?難道吐谷渾人的糧草武器竟然比隴西軍團還充足?難道隴西諸郡叛亂迭起,一片混亂,隴西軍團陷入了腹背受敵之困境?
軍事上沒辦法解釋這場失敗,只能在政治上找原因,而政治上的原因只有一個,改革和保守之爭。
隴西貴族集團做為既得利益者,成紀李氏等西北豪門世家做為以軍功崛起的新興貴族,當然不能接受自身利益的損失。他們的利益是一代代祖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不容掠奪,誰要掠奪,誰就是生死敵人。當年先帝開國,李穆、成紀李氏和隴西貴族集團的支援居功至偉,因此獲得巨大利益,如今聖主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以改革之名,掠奪功臣利益,大開殺戒,大肆屠戮開國功臣,而成紀李氏和隴西貴族集團理所當然是重要目標之一,又豈能逃過這場劫難?於是雙方矛盾爆發,西北戰事一敗塗地也在情理之中。
吐谷渾復國,西北局勢緊張,關中和西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隴西軍團的重要性隨即凸現出來,聖主和改革派為了確保關中和西京的安全,為了最大程度穩定西北局勢,就不得不倚仗隴西軍團,如此一來,聖主和改革派不要說打擊隴西貴族集團了,反而因為隴西貴族集團的養寇自重,而不得不對他們妥協忍讓。
聖主和改革派當然不會被隴西貴族集團卡住脖子,當然要展開凌厲反擊。楊玄感兵變就是個血淋淋的教訓,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