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排斥印度人,其實印度人一直是英國人的幫兇,經常欺壓他們,接著這股日本人的陰霾造成的怨氣,慢慢的越來越多的緬甸人把怒火發洩在印度人身上。開始是暗著來,後來改為明火執仗了,大量的緬甸人組織起來衝擊印度人的家,搶劫、殺人樣樣都做。
英印留下來的人看著緬甸人覺得後背毛冷汗,很多人擔心會波及到他們,特別是英國人,他們本來就沒幾個人,權利也被中**隊接管,他們變得無事可做,本來上報之後,一直在等上面的通知,現在他們看見緬甸似乎亂套了,他們不敢在呆在這裡了,他們覺得應該先行撤退,緬甸本來英國就打算放棄了,只不過是中國人要堅持在緬甸對抗英國。
而印度人似乎還有些不捨,他們在這裡結婚生子,有產業,捨不得離開,王漢章繼續縱容緬甸人進攻他們。
看著英國人紛紛離開,王漢章立即讓衛立煌發報給英國,告訴英國人,根據中國的情報顯示,日本人很有可能下次直接進攻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的同時,還會派遣一直海軍和一直十萬人的徵印軍越過孟加拉灣從東印度登路,具體地點不詳。希望英軍做好準備。
衛立煌知道王漢章想要幹什麼,他也很願意配合,於是立即發報給英國人,同時王漢章也給重慶發了一分累似的電報,除了上面所講的事情,另外就是讓蔣介石加快建立工業體系,讓他跟美國人溝通,讓美國人加快援助中國,無論是技術還是成品物資,中國需要大量的物資,就算防守也需要一年的才可以。
蔣介石現在對王漢章的話還是非常確信的,他也覺得以防萬一比較好,於是立即跟美國方面做協商,同時也希望美國在太平洋加大工事,消耗日軍的物資和兵力,是日軍沒有過多的兵力進攻中國,減小中國的壓力,蔣介石還告訴美國政府,中國缺乏物資,現在隨時都可能崩潰。
羅斯福看著下面人傳達老蔣的話,覺得蔣介石越來越無恥了,不過中國方面的情報未必不準確,從常理來講雖然日本海軍損失慘重,不太可能在動用海軍去印度洋作戰,但是現在誰都知道日本戰敗是時間問題,在太平洋美國經過中途島海戰就扭轉了局面,慢慢的化被動為主動,日本人在還是的抵抗不過是慢慢的等死罷了。
日本人要想扭轉戰局,除非在陸地上取得戰略性的勝利,可是在中國的日軍已經沒有多大的作為,一直止步不前,在緬甸的日軍被消滅十幾萬之後,就警覺了很多,不敢輕易的進攻,在緬甸駐紮了中國最精銳的三十萬大軍,要是日軍按照常理慢慢進攻,不知道要死傷多少,要調動多少部隊才能打的下來。
可是要是直接兵行險招,越過緬甸進攻印度,那麼可謂一箭雙鵰,印度現在有大量的獨立分子想要獨立,整個印度現在也是風雨飄搖,要是日軍真的有一直大軍進攻印度,那麼印度很可能會崩潰,羅斯福知道印度人都痛恨英國人的殖民,所以想要獨立,印度不是中國,印度很可能會像緬甸人那樣為了獨立引狼入室。
要是印度真的崩潰了的話,那麼英國就會喪失百分之四十的物資來源,這一切就全部需要美國支援,那麼美國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另外要是緬甸背後被日本人佔據,那麼中國遠征軍恐怕也支撐不下去,畢竟不是本土作戰,那樣的話中**隊只能撤回中國。
還有一點就是日本佔據印度後無論緬甸在不在中國手中,特別是緬甸不在中國手中,美國就無法運送物資給中國,那個時候中國還能支撐多久,羅斯福也不知道。
就像法國很強大,但是誰能想到他一個月就投降了呢,戰爭變幻莫測,中國這個貧困的國家在之前獨自對抗了強大的日本五年,現在還在繼續抵抗,確實是奇蹟。
羅斯福想了一下,召集他的得力助手馬歇爾商量了一下之後,覺得應該加大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