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希望他看到後果,另外一份是給羅斯福看的,給蔣介石看的自然談的是民族大義,大談民族的未來,以及中國投降之後的慘狀,隱晦的提到他要是投降了就是漢奸了,華夏民族的罪人,滿清入關雖然盡力不被同化,但是也沒有要求漢人學習滿洲文化,說滿語,所以漢族得以儲存,當然那也是時代的限制,那個時候八旗雖然厲害,但要是關內軍民一致抵抗,也不是他那幾百萬人能消受的了的,但是今天的日本就不一樣了,他跟中國的人口差是1:5,而現在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中**民沒有槍支,拿怎麼造反,木棍用的好可以和長矛大刀對抗,但是絕對不能跟飛機大炮、坦克對抗。
給羅斯福看的自然就是陳詞如果中國投降了,會給美國帶來多大的災難,就算日本一時半會不能打敗美國,可是等軸心國控制了歐亞大陸還有非洲,那麼美國還能獨善其身嗎,誰也不能保證軸心國不會再一次進攻美洲和美國,因此美國唯有在總體上海佔據優勢的時候,全力支援盟友才是王道,另外中國沒多打死一個日本人,美國人日後作戰就會少面對一個威脅,美國士兵的傷亡自然也就稍微降低一些,而沒有緊緊只需要付出一些武器彈藥,絕對超值。
第005章 遠征軍不潰
亞歷山大在計劃敗露之後,並沒有彌補什麼,而是公開直接了當的告訴史迪威和中國遠征軍,他們已經不打算守衛緬甸了,而是要撤回印度去。
亞歷山大也不等中美兩國的答覆,而是公開細緻的全面後撤,將中國遠征軍的右翼暴露給日軍,不用再隱隱藏藏的英國人撤退的速度快了不少。
在200師抵達臘戌的前一天,英國僑民、記者、傳教士、英軍,所有人都準備好了全面撤退,而新三十八師則被史迪威嚴令要掩護英國人撤退。
4月23日,亞歷山大、被新三十八師就出來的斯利姆,就是那個被包圍的7000英軍的最高指揮官、史迪威、羅卓英在喬克西舉行聯席會議。亞歷山大在會上強調:英緬軍必須撤過伊洛瓦底江,然後前往印度,不然的話,他們就會陷入正在想曼德勒推進的一支日軍突擊隊的包圍。當天夜裡英軍第一軍團的先頭部隊即渡過伊洛瓦底江。
4月24日新三十八師全部憋屈的渡過伊洛瓦底江,佔領溫德,一掩護英軍後衛的撤退。到了4月26日,英軍基本上渡過伊洛瓦底江,同時英軍還炸燬了位於曼德勒以南的伊洛瓦底江最大的一座橋樑……阿瓦橋。
渡江以後,英緬軍狼狽的沿著彎彎曲曲的鐵敦江想西北方向撤退。到處可見衣衫襤褸的難民,耗盡了油料的軍車和負傷計程車兵。一路上日本空襲不斷,還不斷的組織突擊隊突擊,縱深穿插,瘋狂的襲擊英緬軍,企圖切斷英緬軍的退路,而英緬軍一心想著逃回印度,根本無心作戰,因此處處捱打,死傷慘重。
半個月後英緬軍第一支撤退部隊抵達印度阿薩姆邦達武鎮,前後有12000官兵抵達,13000多人在撤退的時候被打死,75萬難民在撤退中死去。
而英國遺棄的軍事物資更是不計其數,連英國人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4月24日重慶蔣公館,老蔣看著戴安瀾發來的數千字的電報,第一句就是希望蔣委員長派兵支援臘戌,蔣介石接著往下看,裡面分析的絲絲入扣,正式王漢章寫的那篇文章。
蔣介石考慮了一下就派司令長官部直轄36師從雲南大理緊急趕往臘戌,對於蔣介石來說那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戴安瀾在電報中已經說了,派兵支援的好處,一來可以增強臘戌的兵力,就算不堅守緬甸,也可以保證遠征軍的退路,二來堅守緬甸的話,也可以增強本地的兵力。
蔣介石看著帶俺來發來的電報,讓副官召集他的幕僚們,這種在英國人已經放棄緬甸,中**隊要獨自面對日軍強大的攻勢,他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