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被掩護部隊一頓輕重機槍外加迫擊炮又給炸了回去而已。
反擊的日軍被炸回去,但山腿上幾十個交叉射擊的火力點打出來的擲彈筒和射擊角度極刁的步兵炮,卻也給坑道掘進部隊帶來了不少的傷亡。鬼子打過來的擲彈筒角度又刁又準,而還擊的迫擊炮彈砸到這些工事上卻是連撓癢癢都算不上。
日軍指揮官很精明,明顯看出這些坑道的危害,想盡了一切辦法破壞。坑道掘進到山根下時,日軍還派出了士兵,以單兵的方式,渾身捆上炸藥包實施自殺性人肉攻擊,試圖炸燬坑道。
若不是炮兵打出的燃燒彈,將山腿上茂密的灌木叢點燃,阻礙了日軍的射擊視線。同時將三七速射炮冒著山上日軍打來的炮火,直接推到山腳下進行點對點打擊,炸燬了日軍火力最猛,也是位置最重要的幾個暗堡。同時掩護部隊以重機槍損失近半的代價,死死壓制住了日軍反擊的兵力,幾乎幾次被日軍得手。
好在坑道的掘進距離並不是太遠,雖說付出了一定的傷亡但終歸還是挖到了山腳之下。在團屬三七速射炮群、平射的七五野炮,以及大量火箭筒手冒著重大傷亡,採取抵近射擊方式,將日軍山腿部位暴露出來的十幾個暗堡群一點點的清除乾淨後,步兵便發起全線的攻擊。
在坑道掘進完成後,倒黴的可就是日軍了。伴隨著三發紅色的訊號彈,攻擊部隊以班為建制,或是推著裝滿已經攪拌好水泥的汽油桶,或是揹著燃燒瓶和集束手榴彈,或是從坑道中一躍而起撲向日軍暗堡。或是利用打通的汽油桶為簡易掩體,在火力的掩護之下衝向日軍暗堡群。
杜開山將山腳下殘餘的幾個暗堡**給了速射炮,而將步兵的攻擊線劃在了山腿以上的直瞄火炮夠不著,而山炮等彈道彎曲度足夠的火炮,威力又不足以炸開的暗堡部位。同時利用火箭筒的輕便和靈活性,配合手榴彈和水泥外加火焰噴射器對整個山腿部位的暗堡群實施攻擊。
秦則生在制定攻擊計劃的時候還是很謹慎,利用火箭筒的輕便性和隨機性,先消滅日軍永備工事周圍的掩護火力點。然後利用永備工事的射擊死角,使用大量的炸藥包、集束手榴彈、燃燒瓶,甚至是水泥對那些除非直接打中射擊孔之外,火箭筒也無能為力的永備工事實施定向爆破或是直接用大量的水泥將其射擊孔堵死的戰術。
很顯然日軍在設計以及修建工事的時候,並沒有預料到這世上還有火箭筒這種輕便,幾乎可以在任何地形下使用的直瞄武器。雖然這種武器的穿透力並沒有辦法對付那些澆築了厚度達到一兩米混凝土的永備工事,但是敲掉這些永備工事周邊土木構築的掩護火力點卻不成問題。
日軍的永備數量雖然大,但是畢竟沒有覆蓋整個山體。除了部分的永備火力點之外,大部分的工事還是土木修建的。只不過很多工事上面以鋼板覆蓋,以便對防禦力進行加強而已。雖然對垂直火力增大了防禦力,但是對於正面的防禦,還是與那些鋼筋混凝土修建的永備工事相比。
這些土木修建的側翼掩護火力點與那些永備工事形成互相依賴,相互掩護之勢。在日軍開來,那些堅固,可以防止一百毫米火炮直接命中的永備工事作為支撐點,可掩護這些土木工事。而這些土木工事寬闊的多的射界,又可以保護那些支撐點的側翼。
不過日軍恐怕更沒有想過對手會在敲到掩護的火力點後,對那些即便是小口徑直瞄火炮也無能為力的永備工事,除了採取向內強行塞燃燒瓶的做法之外,甚至直接乾脆採取了動用裝滿了攪拌完事的混凝土直接堵塞射擊孔的方法。
整個山體上的日軍的暗堡群,在這種多種戰法配合之下,一個小時之內便被打垮了三分之二。而位於山腰部作為整個山體防禦支撐點的兩個永備工事群,則或是被對手的火焰噴射器給燒了一個裡外盡透,或是乾脆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