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返身再戰的勇氣。而恰巧此刻從北邊進攻的步二旅虛晃一槍繞過伊散那山,迂迴到了斯托裡山之間的山口,如果此時遼軍再不撤退就會被宋軍截斷歸路,受到宋軍前後夾擊。
而騎兵看似威風凜凜,其實一旦陷入步兵的圍困中,便無法發揮其強大的衝擊力,陷入混戰更是一場噩夢。現在阻擊南犯之地的遼軍處於兩路宋軍的夾擊之下,迴旋餘地很小,根本無法發揮其長處,更別說他們手中還有令人喪膽的火器,於是也不答話,灰溜溜、蔫頭耷腦的藉機退回營中。
由於未能擊敗出現在右翼的宋軍,而山口的道路又被襲佔,蕭翰裡剌發現自己的處境不妙。營地的南邊出現了宋軍兩個步兵集團,擊退了自己的阻擊部隊,堵死了南下的道路;東邊則是宋軍主力,估計有兩萬部族騎軍正向營地方向壓過來,這應該是宋軍的主力;西邊則是自己大營依託的伊散那山,當初自己將營地選擇在這裡也是看重山的背面地勢陡峭,人馬難行,可以阻擋宋軍從背後偷襲,可此刻卻成了自己西去的障礙。
如今北邊出現的宋軍迂迴到了西邊,那裡成了唯一沒有敵軍出沒的方向。但是北方已是沙漠的邊緣,其中人煙稀少,如果向北突圍必然要捨棄大營。這裡囤積著遼軍的輜重糧草,又讓蕭翰裡剌難以捨棄。而他以為宋軍如此部署兵力就是採用的‘圍三厥一’。誘使自己向北突圍,可沒有了糧草又無法得到補充。在宋軍的追擊下堅持了不了幾天,不被打死也得餓死。尤其是那邊沙山林立其中可藏伏兵,也許就是個張網以待的陷阱,就等自己往裡鑽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蕭翰裡剌知道中了宋軍的奸計,可他並不想就此作罷。自己雖然被圍,可佔據著伊散那山,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再者以幾次和宋軍狡詐的情況下,他不相信戰鬥力低下的宋軍能一口吞下自己。不過是依靠人多勢眾虛張聲勢罷了。
而蕭翰裡剌還有一個念想,那就是一天一夜沒有訊息的前軍。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宋軍自知難敵遼軍,因此以搜尋隊為餌迫使自己分兵,然後他們再集中兵力趁大營空虛時前來奪營。蕭翰裡剌承認自己智者一失,可他知道前軍都統耶律宏達也不是笨蛋,發現中計後必然會迅速掉頭回營,那時兩軍裡應外合正好擊敗宋軍。
至於說前軍被宋軍全殲,蕭翰裡剌壓根就不信,現在自己大營只有不到兩萬人馬。宋軍就出動所有能戰之兵。前軍人少也有一萬多人,宋軍主力都被調來攻打大營,用什麼去吃掉萬餘人的前軍。再者說想要將前軍連個報信的都不留盡數殲滅,怎麼想也可能。因此他斷定前軍只是中了‘誘敵’之計被人牽著走,發現情況不對後自然會回來的。
出於以上種種考慮,蕭翰裡剌做出了堅守大營。適時出擊,殲滅宋軍的決定。他認定自己可以守住大營,且只要自己運兵得當完全能擊敗宋軍。至於面對敵眾我寡的形勢。他並引以為意,西遼軍自脫離耶律延禧政權走上獨立建國之路的那一天,哪一仗幾乎都是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以少勝多,橫掃整個西域,奠定了今日的霸業。
面對列陣步步緊逼的宋軍,蕭翰裡剌不能眼看著自己的防禦縱深被一步步的壓縮,他以為東邊的宋軍騎軍對自己的威脅最大,只要將他們擊敗就能穩固住自己的防禦,甚至引起宋軍全面的崩潰,因此他將營中主力佈置在東邊,南、北為兩翼,只以少量兵力予以監視。
此刻宋軍已經發現遼軍列陣佈防,在距他們三箭之地停下佈陣。蕭翰裡剌知道這個時候是一支軍隊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