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大地何狀?”
于吉笑道:“地者亦球也,懸於大氣之中。天如雞卵,而地如其黃。”其實他這種說法倒也不是修道者的獨創,凡世中早有類似理論,俗稱“渾天說”。東漢中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張衡就在《渾儀註》中這樣表述過:“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而且渾天說不認為這雞蛋真有殼,也不認為被稱為“天”的蛋清就是宇宙的全部。張衡在《靈憲》中說:“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天之外還有空間,至於那空間是什麼樣子的,請恕我沒搞明白,只好暫且置而不論。
不過這種說法並未普及開來,張祿還是從裴玄仁的藏書中看到的,估計要還在凡間做士人,一輩子都沒機會接觸如此先進(就這時代而論)的理論。於是他就故意問了一個俗人肯定會問的問題,也趁機誤導于吉的思路,希望能從這誤導中挖掘出更多資訊來:“地既如卵黃,懸之於天內,則吾頭上是天,足下萬萬裡外亦天也。仙人得無居吾等足下之天耶?”
其實他當然明白,要是這世界上的地球也跟自己穿越來的地球在物理層面上沒太大區別,斷然不可能出現一個能夠穿透地心,直達世界彼端的垂直通道。
于吉搖頭道:“仙人居天上云云,此天非吾所見之天也,此上亦非吾所知之上也。”他怕張祿不明白,還特意打個比方,說:“如海島之民,無舟楫而不得逾汪洋也,或知陸上事,其必雲:‘夥頤!中華天子,豈非神仙之屬耶?所居帝京,得無處天上耶?’其所云之天,非實天也,所云之上,非實上也。譬喻而已。”
老頭兒囉囉嗦嗦解釋了好半天,張祿心說不就是異時空嘛,擱後世碰見初中以上水平的,我都能幾句話解釋清楚嘍,哪兒需要你這麼長篇大論?假裝恍然大悟,拱手致謝:“賴長者之教,吾今知之矣。未識果至仙人居所乎?”估計你是找到了一處連線凡間和天上兩個世界的時空門啦,那麼你究竟有沒有達成夙願呢?
于吉輕輕嘆了口氣,說:“吾觀足下淵底,如井蛙觀天,但見澄澈空明,恍惚似見宮闕。忽有一巨首現,其聲若雷,即道吾讖語也……”
第四十章、于吉的思維定式
于吉在海外無意中發現了“天淵”,他順著倒漏斗狀的垂直孔穴向下攀爬,大概近千丈之後——也就是深入海平面下大約一公里,隱約的地似乎可以看到深處那個出口外不僅僅是湛藍的天宇,還在雲霧繚繞當中,露出了仙庭紫闕的輪廓。這使他心中驚喜交集,更加快了攀爬的速度。
張祿請于吉仔細回憶當時的所見,根據目測,他大概攀爬了三分之一的距離,也就是說,整個孔穴可能深入地下三公里左右。張祿不記得地球的直徑究竟是多少了,但他記得珠穆朗瑪峰的海拔是八千多米,而若把喜瑪拉雅山連根剷起,填進馬裡亞納海溝,則珠峰仍會沉沒在海平面以下——也就是說,光馬里亞納就不止三公里,于吉根本穿不透地幔,更別說整個地球了。
那肯定不是地球的另一側,而是一個在物理層面上難以解釋的所謂“時空通道”。
從於吉所在的位置眺望孔穴的另一端,就真的象是一隻井蛙仰頭望向井口,但實際這井口的大小,估計直徑不下數百丈。然而突然之間,出現了一張面孔,幾乎填滿了三分之二個****——對於如此碩大的頭顱,于吉內心深處的第一反應是:“得非盤古仙耶?”
其實對於盤古的最早文字記載,出自三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