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將法庭人員派往各地,在早就買好的宅院裡打出招牌,將法庭開出來了。
這些充為法庭的院子必須是在縣城中的顯要位置,佔地也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容納法庭辦公人員。加上各種器材和裝飾,這些辦公場所花了李植十多萬兩銀子。
每個縣的地方法庭,李植配備法官五人,書記員三十人,法警五十人。這些人員都是李植從天津僱傭的。尤其是法官,都是李植從產業工人和士兵中選出的優秀人才,經過一年多的法律培訓才上崗。
法警人數不多,但五十人足以對付一般的家族或勢力。若是有更大勢力武裝抗法,李植駐紮在山東的虎賁師士兵就會出動,鎮壓抗法者。
雖然天子三令五申要李植把兵馬從山東撤回天津,但李植一直沒聽。如今山東境內李植駐紮九千兵馬,足以威懾全省。
明代的法律有《大明律》,全稱《大明律集解附例》,是太祖高皇帝制定的法典。這部法典定下了大明的種種秩序,是法學史上評價頗高的律法。李植如今是大明的臣子,實行不同於大明律的法律不但會讓天子生疑,還會讓百姓們無所適從。所以李植的法庭使用的法律,暫時還是《大明律》。
隨著李植以後勢力的發展,如果以後百姓在李植的管理下生活方式和文化都發生了變化,李植自然會修改大明律,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新律法。
整個山東,李植的法庭系統僱傭了近萬人員。法警和書記員都是二兩五錢月錢,包一日三餐,法官的待遇更高一些。這些人員每個月消耗李植大量的銀子,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李植計劃從未來山東的商稅和田賦中彌補這筆開支。
當然,飯要一口一口吃,商稅和田賦的事情直接觸動山東各群體的利益,面臨的阻力更大。要在法庭把司法權控制住以後,才一步一步推進。
九月初三,各地裝飾一新的法庭打出巨大的招牌,開始接受訴訟了。
經了這麼多困難,山東的法庭總算是開了出來。從此山東一省的司法,就控制在李植手上,這也算一件大事。這一天李植專門趕到了山東,在各地檢查法庭的運轉情況。第一站,當然就是濟南的地方法庭。
濟南城城東鐵人巷子,一座四進的大院子外面立著幾層樓高的大旗。大旗上面寫著“濟南城地方法庭”幾個大字,隨風飄揚。
李植帶著親衛輕裝簡行,騎行到法庭前面。到了那巷子口一看,李植髮現來打官司的人已經在法庭外面排著長長的隊,起碼有上百人等在隊伍裡,正在等待進入法庭大院中登記受理。
顯然,經過山東日報幾個月的宣傳,濟南的百姓們對津國公法庭十分期待。平日在城裡受到豪強欺負的百姓,受到地方官不公正對待的百姓,都來法庭打官司了。
李植正往法庭大門口騎去,看到一個身材矮小農民打扮的中年人帶著幾個親友、鄉老,歡天喜地地從法庭裡走了出來。說他是走出來都有些不準確,他實際上是興奮地跳出來的。
他的身後,一個身穿繭綢圓領的微胖中年人臉色鐵青,帶著兩個家丁走了出來。這個中年人狠狠瞪了前面那個農民一眼,然後就快步往巷子外面走去。
李植見這架勢,知道這是原告被告打完官司了。李植笑了笑,騎行到那個農民面前,朝他說道:“莊稼漢子,你來打得什麼官司?”
李植今天沒穿官袍,從外貌上也看不出是什麼官。那個農民詫異地看著李植的駿馬,不知道李植是什麼身份,想了想說道:“這位官爺,我家的十三畝旱田在城外趙家河河道邊。去年趙家河發大水,把我家的旱田淹了。大水退去後,村裡的豪強陸家就以無主地的名義佔了我家的旱田。”
“這陸家和衙門裡的吏員有些交情,那些吏員昧著良心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