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菜,兩碗湯,素菜倒是佔一大半,不過分量倒是挺足。用眼睛餘光掃了一下,各桌的飯菜全都一樣,沒有什麼特殊的小鍋飯。
僕人們上齊飯,福了一福,到最遠的那張大桌子邊坐下。這下孫元起才明瞭,那桌空著的位子是留給這些後來僕人的。
“百熙,粗茶淡飯,不要嫌棄,也莫要客氣!”老大人說罷,拈起筷子,在白菜豆腐上夾了一塊放在自己的碗裡,桌子上的其他人才拿起筷子。這樣,晚飯開始。
話說整個大堂有大大小小几十號人吃飯,除了筷子、碗碟偶爾發出的聲音,寂靜一片,連咀嚼聲、喝湯聲都趨於無聞,真真是“食不言,寢不語”。孫元起心中感慨無限,動作上少不得要小心翼翼,免得鬧出笑話來。;
桌上有吃好了的,放下碗筷,靜靜地坐在位子上一動不動。仔細看時,卻是碗裡的米飯一粒不剩。等老大人放下筷子,早有人端過一盅熱茶。等茶喝完,這頓飯就算結束了。所有人都起身,僕人們也趕緊過來收拾飯桌,送上盥洗用具。
看著孫元起也收拾停當,老大人招呼一聲:“百熙,到我書房裡來。”然後倒剪著手,慢悠悠地往書房而去。孫元起跟在後面,亦步亦趨。
書房裡還是前幾個月所見那般,只是書架上多了幾函典籍,壁上也有新的書畫。老大人自向書桌後面的太師椅上坐著,看孫元起給自己請了安,才隨手拿過一個摺頁,不知在看還是在思考什麼問題,半晌才道:“百熙,你知道老夫今天喚你來何事麼?”
“不知道。”孫元起確實不知道。
“前些日子,皇上和太后從西安行在起駕回京。臨行之際,有懲於拳匪之亂,以為國弱民貧,不可以撫遠。故而詔告天下,籌辦新政,冀上下同心,以強中國。”老大人雖然在說,眼睛卻一直盯著紙面。停頓下來的時候,才看了側耳傾聽的孫元起一眼。然後收回目光,慢條斯理地繼續往下說:“沒幾天,老夫就收到邸報,說‘興學育才,實為當今急務。京師首善之區,尤宜加意作育,以樹風聲。前建大學,應切實舉辦。派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理,務期端正趨鄉,造就通才。其裁定章程,妥議具奏。’既然皇上和太后要恢復京師大學堂,估計這事兒又得操辦起來——”
聽到這裡,孫元起算了明白了個大概,當下答道:“叔祖大人,我這京師大學堂格致教習的差事,在去年我去美國之前,已經向大學堂告假了,俸銀也沒有再領。如今我自己辦了所學校,便是京師大學堂再開,也是不會去了。”
“去不去的事,你自己和張埜秋說。老夫早已不管這大學堂,也不願意再沾染上,免得他人閒話。不過老夫今天要說的不是這事。”老大人捋著長鬚說道。
“那還能有什麼事?”孫元起連忙問。
“上幾個月,你給老夫拿了幾本書過來,其中有一本叫《學校學制初擬》,據說很多人看了都拍案稱好,說不是深通精研教學之法者不能道此。洋人也很服氣,以為雖然出自泰西學制,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老大人話頭一轉,扯到了別處。
孫元起那叫一頭霧水,心想,這都哪兒跟哪兒啊,關公斗秦瓊?孔老二和釋迦牟尼喝酒?嘴裡卻連聲遜謝“叔祖謬讚”。
老大人看孫元起遲遲不開竅,只好挑明:“上諭上說,‘裁定章程,妥議具奏’。可這大學堂章程怎麼裁定,雖然張埜秋充任過出使英國大臣,恐怕一時間也拿不出好章法來。說來也巧,有人就給他送了本你寫的《學校學制初擬》,他看了之後連連讚歎,以為裁定章程之事,定要你幫辦才好。不知道他從哪兒得到的訊息,今兒上午特來拜會,說老夫和你關係不淺,希望你能助他一臂之力。”
“啊?還有這種事?”孫元起這時候才是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一開始直截了當說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