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在電文中給張春山羅織的罪名。二則顧及副總統顏面和南北統一大局,只好命軍政執法處捕殺張春山,使得首義元勳飲恨九泉。
“此事關係到國家根本,追根溯源,首要責任在副總統一人。副總統以空空一電,毫無實據,便促令政府殺人,不僅違背共和政體、法治精神,也違背參議院制定的《臨時約法》,罪無可綰。如果參議院不予以嚴懲,則將來副總統可以用電文殺天下人,包括在座你我。所以依法嚴格追究張振武案主要當事人的責任此舉並非為張春山君一人,更是為天下民眾、為民國前途起見!”
黎元洪代言人孫發緒馬上反駁道:“純粹一派胡言!張振武飛揚跋扈、吞蝕鉅款、蓄謀叛亂、破壞共和等罪行皆查有實據,副總統為了國家安定才隱忍至今。之所以沒有在湖北把他明正典刑,而是趁他北上電請大總統捕殺,是因為他在武昌招降納叛,手下有亂黨數千人。如果依法處置,必然會引發大規模叛亂,為禍鄂省不淺!
“副總統這一舉措雖然不夠周密,但也經過大總統、陸軍部、參謀部、軍政執法處等同意,而且事發突然,只好事急從權。從效果上看,此舉不僅消弭禍亂於無形,而且是隻誅首惡、不究脅從,可謂善之又善。某些人只盯住其中的瑕疵,信口雌黃,大肆攻擊副總統,真不知是何等用心!”
廣東參議院梁孝肅是同盟會中的激進派,聞言有些不耐:“既然如此,那就投票表決,看看大家是不是贊成黎宋卿!”
結果幾乎不用猜。這一提案本身就得到共和黨和新中國黨45個參議員的聯署,再加上同盟會和統一共和黨的大力支援,絕對能達到《臨時約法》中規定的“總員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滿投票總數三分二以上”條件,把黎元洪這個副總統給罷免掉。
一聽要“投票表決”,支援黎元洪的參議員頓時鼓譟起來。孫發緒大聲宣稱道:“如果現在表決,那我們馬上退席!”——如果他們退席,出席人數就低於總數的四分之三,投票自然無效。
眼看孫發緒等參議員已經起身,議長吳景濂趕緊和稀泥道:“諸位!諸位議員請冷靜!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我們在討論張春山一事的議案時涉及到副總統,如果不聽副總統的辯解就投票表決,豈不是也違背法定程式,有失公平公正?我看不如今天就討論到這裡,先把質問議案發給副總統,請他自辯。等收到覆電之後,我們再討論表決如何?”
“好!”“贊成!”孫發緒等人胡亂答道。
就這樣,參議院虎頭蛇尾地結束關於張振武案的首次會議。(未完待續。。)
三六七、試問天下誰敵手
首次會議雖然草率結束,但參議院中一邊倒的局面還是讓黎元洪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感。接到參議院發來的質問案後,他連發數封長電,詳細臚列張振武的罪狀,極力為自己辯解,企圖扳回一點印象分。
但他知道,雖然現在參議院中亂如蜂衙,對自己大肆聲討,但主要著力點並不在此,問題關鍵還在袁世凱、孫中山、黃興、孫元起等四五人。只要這幾個人裡有兩到三個明確支援自己,那麼自己的副總統之位就會穩如泰山。
可是這幾個關鍵人物的態度如何呢?
先說袁世凱。
別看之前黎元洪幫著袁世凱化解內閣危機,現在袁世凱又幫黎元洪除掉心頭大患,一副你儂我儂的親密樣子,其實不過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現在雙方合作結束,彼此之間山是山、水是水,再也沒有半點牽扯。
而且袁世凱幫忙殺掉張振武,其中用意也不是那麼單純。此舉不僅可以打擊湖北革命黨的勢力,而且還離間了黎元洪與同盟會之間的關係,迫使黎元洪不得不向袁世凱靠攏,從而在南方革命黨盤踞的地盤上打入一個楔子。而且在殺掉張振武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