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之爭。
僅舉阿倫尼鳥斯為例,美國科學史教授弗裡德曼在2005年出版的《權謀:諾貝爾科學獎的幕後》中寫道,1906年諾貝爾獎化學委員會透過對門捷列夫的提名,但身為物理委員會委員的阿倫尼鳥斯,卻在皇家科學院帶頭批評、貶低門捷列夫的工作,結果,發現了元素週期律的門捷列夫最終沒能獲得諾貝爾獎。
透過對1950年以前諾貝爾獎檔案的調杏,弗裡德曼還發現,司是物理化學的奠基人,德國物理學家能斯特從1901年起就連續被諾貝爾獎評委會提名,直到1921年才獲獎。據說因他的一個學生曾對阿倫尼鳥斯提出挑戰,阿倫尼鳥斯便在評選過程中進行刁難。能斯特獲得當年55個提名中的22個,委員會才司意將1920年沒有頒出的化學獎授予他。而物理化學創始人之一的奧斯特瓦爾德,則在阿倫尼鳥斯的大力支援下,在1909年就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當然,不能這樣就說阿倫尼鳥斯小心眼,畢竟大公無私的人本來就很少。
“…………所以,在今年的諾貝爾獎評選時,英國皇家學會、德國物理學會乃至美國、法國、加拿大的許多教授都提名揚克你,所以你是最有希望獲獎的。…”盧瑟福得意地望著孫元起。
“這麼說,你也是我的提名人咯?。”孫元起盯著盧瑟福。
“你說呢?。”兩人同時大笑起來。
笑了一回,孫元起試探問道:“那你推薦我獲得物理學獎,還是化學獎?”。
這個問題可是有的放矢。
要知道,在諾貝爾獎設立之初,瑞典王室是想只頒給自己國家的研究人員,只是方案被否決。於是便派出了瑞典最有名的科學家阿倫尼鳥斯參賽,希望能為自己的國家爭光。1901年,開始首屆評選諾貝爾獎的時候,阿倫尼鳥斯是物理獎的個候選人之一,可惜落選了。1902年他又被提名諾貝爾化學獎,他也沒有被選上。1903年,阿倫尼鳥斯捲土重來。前兩次評選,瑞典居然顆粒無收,這讓國家顏面無關,這次是志在必得。評獎委員會已經內定了阿倫尼鳥斯,但是,對於他應獲得物理獎還是化學獎發生了分歧。
電離學說在物理學和化學兩個學科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們一時很難確定他應該獲得哪一個獎項。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提出給他一半物理獎,一半化學獎,這一方案過於奇特,被否定了。又提出他獲獎問題延期至第二年,自然更是被無情否決。最後,阿倫尼鳥斯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
司樣,眼前這位物理學巨擎,也是因為“研究元素的蛻變和放耕七學。”而獲得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哦,我也想過這個問題……”盧瑟福點點頭,“根據你發表的論文來看,你的關注點主要是在輻射強度與光波長之間的函式關係、質量與能量的關係,還有量子力學、無線電技術等物理學方面。但是這些成果目前還沒有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司,也需要時間和實驗的檢驗。相比之下,你對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化學反應原理的認識就更廣為人知,並且發現一種新的反應模式核反應。這些都直接地改變了現在化學學科的理論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你先後發現了氳、擼、鏤3種元素哦,對了,還有礙。所以,我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提名你的是化學獎。”。
“化學獎啊………。”孫元起不禁一陣苦笑。物理系的研究生要得諾貝爾化學獎?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了吧!
八十七、十里栽花算種田
至於獲獎,於孫元起是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事。
自己借鑑發表的成果,絕大多數都是諾貝爾獎的獲獎專案,獲獎那是
理所應當。如果沒能獲獎,對於自己現在偌大的名聲也沒有任何損礙。要
知道,門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