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只發給最佳影片,像最佳男主角一類獎項,發的是銀熊獎。
白路對任何獎項都不抱希望,和他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元龍一個,所以,這傢伙根本沒來出席閉幕式。
元龍認為,《一個警察》哪怕能囊括奧斯卡所有獎項,也不可能在柏林電影節上拿獎。實在是歐洲人太有個性,三大電影節全都是標榜藝術至上,不喜歡商業電影。
《一個警察》不光是商業片,而且是華人拍的美國商業片,除非出現奇蹟,否則就是去溜達一圈而已。
再次來到柏林,只有公司職員跟翻譯接機。《那年》的於紅兵導演在三天前回國,她的任務已經完成,配合公司順利賣出全球版權。
其實早就能賣掉,主要是談判費時間,要麼是對方在忙別的事,要麼是價格不合適,談來談去,好不容易一攬子全賣出去,大家都省事。
於紅兵之所以會一直留下來談判,還有個原因,她是搞文藝片的,這類影片在歐洲有市場,多認識幾個發行商總是好事。
不光是於紅兵回國,開幕式上出現的眾多華人劇組八成都走了,還留下來的是被提名的、有希望獲獎的劇組。
明星們總是忙碌,飛來飛去的走,臺灣劇組走的最徹底,一個人沒留。
在歐洲市場,中國電影還是很牛皮的,雖然國人看不太懂、甚至不知道名字,可就是能拿獎。比如《小武》就是參加柏林電影節,拿了兩個一般人叫不出名字的獎項,接著又參加法國一個小電影節拿了獎,慢慢火起來,捧紅那個很有個性的導演。
這次柏林電影節也是這樣,好幾部華語電影都是奔著那些一般人叫不出名字的獎項而去,據說成績還不錯,好幾部電影拿獎。
不過跟金熊獎比起來,那些獎項的影響力等同於無。
白路在機場跟接機人員匯合到一起,回到賓館第一件事是吃飯,邊吃邊聊,聽那兩位說著電影節上的熱鬧。
電影節中最搞的,或者應該說最認真的是韓國劇組,一群人到來,好象舉辦韓國電影周那種感覺,聲勢造的很大。
翻譯說:“他們太鬧了,到處宣傳影片,也不知道賣的怎樣。”
白路說:“這樣其實挺好。”
“你說好就好。”翻譯說起件搞笑事情:“有個外國明星去紅燈區玩,結果被認出來了。”
“然後呢?”白路問。
翻譯回話:“沒有然後,認就認出來了,又沒拍照留念,只是大家都這麼說,那個明星也沒玩成,反正就是好笑。”
“你這漢語水平,直追我的德語水平。”白路問:“還有別的事?”
“有啊,影迷互相打架,影迷偷窺明星,反正就圈裡那點事情,世界各地都一樣,沒什麼可說的。”另一名工作人員回道。
白路想了想,確實沒什麼可說的,很快吃好飯,回房間歇息。
閉幕式同樣隆重,雖然遠不能跟奧斯卡比,可好歹是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總會有人捧場,比如獲提名的影片主創們。
白天,白路出門轉悠轉悠,天氣稍涼,有種深秋的感覺。他不懂德語,翻譯肯定跟著。一路走走看看,就手買兩件衣服送給翻譯,也有另名工作人員一件。
現在這一刻的白路是難得輕鬆,難得有個好心情,才能悠閒旅遊一次。午飯吃的牛排,然後回酒店休息,直到晚上才醒,清洗一番,穿上開幕式時的西裝,跟翻譯去參加柏林電影節的最後一場表演。
整個過程沒什麼好說的,無非是走紅毯,接受記者採訪,進場坐好,等待典禮開始。
跟開幕式相比,華人明星減少許多,放眼望都是陌生人,白路連點頭打招呼的想法都沒有,索性低頭玩手機。
事實上,柏林電影節真的挺尷尬,不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