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天海市。
曲銘遠和徐雷一同來到了機場。
透過安檢後,兩人即將前往不同的登機口。
曲銘遠即將飛往燕京,去遞交大飛機專案科研可行性報告。
這份報告,是多個單位眾多專家,聽取徐雷的建議,認真討論研究了很多天,才得出的智慧結晶。
報告立足於目前龍國的科研技術水平、工業技術現狀、未來民航市場發展、大飛機廣闊應用前景等等,深入研究了專案的可行性。
最終大家一致認為,龍國很有必要開始立項研製大飛機。
時不我待。
未來龍國的經濟迅猛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民航航空每年需要引進成百上千架飛機。
平均一架飛機兩三億,那可就是兩三千億的龐大市場!
而大型噴氣式飛機,技術組成十分複雜。
即便徐雷提的建議非常不錯,但要把設計構思變成設計方案,都需要較長時間。
更別說,動力、機身、通訊、導航、起落架、航電系統等等各部分的研發設計。
而且當年運十之所以最終慘敗。
除了設計理念落後、研發經費不足、技術水平有限等原因之外。
還有一大原因,就是配套的加工裝置不行。
尤其是缺乏大型模鍛壓機。
無法對機身大梁、起落架等關鍵零部件,進行整體鍛壓成型以確保效能。
用小型模鍛壓機分段鍛造、組合拼裝的結果,便是效能落後、質量不好,很快就容易金屬疲勞出現裂紋。
偏偏飛機在起飛、飛行和降落之時,隨時都會受到各種顛簸、震動和衝擊影響,關鍵部件必須效能過硬,否則那不要命嗎?
因此。
這一次痛定思痛,重啟大飛機研製專案。
光是明確設計理念、研發思路、技術路線等等還不行。
還得在機身材料、加工裝置、製造工藝等方面展開研究。
而必須要研製的重要裝置之一,便是堪稱國之重器的大型模鍛液壓機。
全世界能研製四萬噸級以上模鍛液壓機的國家,都屈指可數。
而四萬噸級,在徐雷看來是遠遠不夠的。
要想鍛造出效能優秀的關鍵部件,怎麼也得搞到八萬噸級。
雖然這個跨度太大了點,徐雷提出建議的時候,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但最終經過模擬推算、分析論證,大家最終聽從了徐雷的建議。
他們並不知道。
徐雷之所以如此斬釘截鐵,如此深信不疑。
是因為在另一個世界,為了研製國產大飛機,大量的專家學者經過很長時間的調查研究,才得出了7.5萬噸略顯不足,必須要上到8萬噸這個結論。
之後又經過了長達五年的研究設計與分析論證,以及五年的漫長建設,最終耗費了十年之久,才建成了國產八萬噸大型模鍛液壓機。
有了這臺國之重器,國產大飛機的眾多關鍵零部件,才得以順利生產出來並且效能優異,也徹底打破了西方對模鍛零部件的壟斷局面。
如今徐雷提出建議,並說服專家學者們,一致決定讓龍國儘快開始研製相應的‘國之重器’,自然有利於大大縮短大飛機的研製時間。
而且這些效能先進、作用巨大的‘國之重器’,又並不是只能用於造飛機零部件,高鐵、船舶、化工、冶金等其他行業的零部件也照樣能加工。
總之。
凝聚了徐雷不少建議,雲集了眾多專家學者智慧的這一份報告。
如果能順利實施,那麼必然可以讓龍國少走很多年的彎路、少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