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官道、河邊十幾面南粵軍的旗幟在秋風暮色之中疾馳而來。旗下,兩個方向各有一營左右的人馬急速向縣城方向運動而來。
正是駐守在附近的警備六旅十一團的人馬。
一千餘人的隊伍如風一般疾馳而來,轉眼便將正準備逃走的人遠遠的兜了一個大圈圍在了當中。
遠遠逼來的這兩營人馬,是接到了東莞縣城之中發出的求援信之後火速前來,大家都是南粵軍一脈,可沒有內地明軍那種敗不相救的毛病。聽得有一股人馬不知道是出於什麼目的圍了東莞縣城,立功心切的軍官們立刻集合隊伍,向旅部報告,一路增援而來。
看著眼前的警備旅軍士手中火銃上那明晃晃亮閃閃的銃刺,早已亂的和炸了窩的蜂群一樣的農人剋制不了內心的恐懼,跑在頭裡的幾個青壯將手中的鋤頭鐵鍬木鍁一扔,調轉方向往人少荒僻的地方撒腿就跑。
他們這一跑更是不得了,人群之中轟的一聲全部炸開了,個個都是同樣往後跑,有些暈頭轉向的,甚至往兩邊逃去,他們方向不辯,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混亂中,還有些人被擠傷踩倒的,慘叫聲隨之傳來。
“求生堂”的幾個頭目看到這幅亂象先是目瞪口呆了一陣,立刻便心中一陣竊喜,越是亂,才越好逃走,這幾個頭目當下在親信的掩護下,悄悄的隨著眾人向後面逃去。
不一會便消失在了人流當中。
包圍圈越縮越小。
“老洪,兄弟來得還算快吧?”帶隊的兩個營官笑嘻嘻的在馬上遙遙的向在人群之中呼喊制止著人們東一頭西一頭亂跑亂撞的勢頭的洪易林喊話,氣得忙得焦頭爛額的洪易林搶過旁邊人手中的大喇叭向這二人罵道:“丟你個老母!快讓兄弟們原地停下,拉好警戒線,要不然一會該有人被踩死了!”
銳利高亢的號角聲響起,拉開陣型撲來的警備旅軍士們在各自隊官的口令聲中停住了腳步,緩緩的拉開了一條陣線,將準備逃走的人們圍在了當中。
檢點情形,雖然沒有人被踩死,但是被擠倒踩踏受傷的人卻有百餘人之多。
洪易林命人將縣城和鎮上的跌打醫生都請來,為這些受傷之人診病,同時開始對被圍在包圍圈裡的人進行甄別,嚴查到底是什麼人組織起來的這次撲城交農事件。
ps:
這幾章有點乾燥無味,但是卻是很要緊的一個環節。如果不搞這個,豬腳很難把兩廣和福建變成自己的鐵桶江山。也就會重蹈之前各個政權的覆轍,權力不下縣。這對於豬腳的勢力拓展和以後的情節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八章 稅改風波(四)
丁賦:亦稱‘丁稅‘;‘丁錢‘;‘丁銀‘或‘身丁錢‘。中國曆代政府按丁口計徵的稅種。徵稅物件是男丁;其性質是以錢代役。如漢代的‘更賦‘;唐時的‘庸錢‘。各代多有丁賦之徵;其差別在於對成丁年齡的規定不同,稅率不同。成丁年齡;漢時為23歲至56歲;晉時則規定16歲以上至60歲為成丁;13歲至15歲;61歲至的歲者為次丁;隋初以18歲為成丁之年;唐初則21歲為成丁。丁賦到明時;一條鞭法改革中被並人田賦一同折銀徵收;但丁銀與田賦分為兩個稅目。
一條鞭法中,將田賦,徭役,雜稅合併,折成銀兩,按人丁和田畝多少徵銀,這也就造成了各地投獻之風蔓延的原由。
雖然說照著一條鞭法的規定,田賦和人頭稅是分別徵收的兩個稅目,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快就出現了“戶口有戶口之銀,丁口有丁口之銀,田土有田土之銀”的弊病,並存在“田鬻富室,產去糧存,而猶輸丁賦”的現象
萬曆年間起,大明實行計畝徵銀,一般上田每畝徵銀一分,隨後七厘,二厘五毫,一釐一毫不等,三餉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