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偶爾舉行朝廷各種大典,比如封賞、獻俘、出征之外,其實很少用於上朝,這裡算不上大明朝廷的權力核心象徵,不過是權力威儀的象徵罷了。歷代大明皇帝處理政事,一般放在奉天門,乾清宮等處,不過今天皇極殿卻是註定要在眾人的記憶裡留下重重的一筆。
皇極殿內,崇禎皇帝坐在寶座上,放眼看去,眼中滿是衣冠禽獸。芒絲羅絹的朝服,仙鶴補子,孔雀補子,獬豸補子,麒麟補子,鑲玉腰帶,犀角腰帶,無不是腰金衣紫之輩。
此時身著衣冠禽獸朝服的大臣們,大打口水戰。
今日的朝議,主要議題便是就當前遼東、河南、畿輔山東三處的軍情進行討論。然而大臣們除了相互攻擊,卻沒有一人可以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崇禎帝面無表情地看著,看著下面各個官員。
“諸臣工,朕已宣召寧遠伯進京,若論帶兵作戰之事,此間眾人可有人比寧遠伯更加精通?我等不若聽聽寧遠伯之見便是。”
崇禎很是聰明,只可惜生的時候不對,他若是生在萬曆年之前,只怕也是個聖明燭照的皇帝。事實上,被文人抹黑的明朝皇帝,又有哪個是省油的燈?便是留下段子最多的明武宗,面對權宦、作亂的藩王、流竄各地的劉六劉七等老派的流寇,還有出沒於大同宣鎮一帶的打草谷的蒙古小王子,這些諸多亂象換到所謂聖明之君,比如康熙和乾隆二位頭上只怕也是夠喝一壺的,但是這個只留下荒唐名聲的明武宗卻是一一應付裕如。
崇禎已經抱定了主意,今日之事,便是全看寧遠伯的了。他只管做一個聖明之主。聖明之主不是皇帝自己做出來的,而是文人們搖唇鼓舌晃動筆桿吹出來的。所以,文人他是絕對不會去得罪的。所以。今日之事,不管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對他這個皇帝來說,都是有利的。
寧遠伯佔了上風,崇禎便可以明詔天下,推行李守漢提出的那套錢糧制度。文武大臣們佔了上風,寧遠伯便等於是得罪了整個官僚集團,便是想圖謀大逆,也是喪失了群眾基礎,盡失人心。
國家財政掌握在誰手裡?很大部分是文人,從他們手上收稅,還要收什麼統一累進稅,現在怕是要太祖、成祖從南京北京的兩座陵墓裡爬出來也不一定好使吧?!以當年神宗顯皇帝之能,最後都不得不盡罷稅使,還一年又一年被人拿出來說事。動輒便是被扣上一頂貪財好貨與民爭利的帽子。笑話,萬曆收的礦稅可是拿來打了三大徵,他也不曾從升斗小民手中搶奪一分一厘的稅,不過是動了豪族大戶的耐勞而已,就被罵成了那個樣子。這李守漢竟然想做如此驚人之舉,唉!還是不知道大明朝究竟是怎麼回事啊!
當蟒袍玉帶,腰間懸著象牙精玉腰牌的李守漢走上大殿。望塵拜舞唱喏跪拜之時,殿上眾人望著那蟒袍上的五爪龍紋和海水江牙無不讚嘆,寧遠伯的氣度威儀就是人中龍鳳。
不過,當聽完了他的一番關於財政稅收與剿賊平亂之間的關係的鴻篇大論之後,幾乎所有的人都用恨不能食爾之肉寢爾之皮的眼神盯住了李守漢。
一個御史出班啟奏說:“臣彈劾李守漢妄議祖制,圖謀不軌之罪。太祖定天下,令舉人免稅,商稅降低,所為者。便教化天下,不使官府與民爭利。今李守漢說什麼官紳一體納糧。推行海關,這是變相的罵祖宗是昏君。法令害民。且官紳一體納糧,教化如何推行?與民爭利,民何以為生?如此無君無父之輩,當斬首示眾。”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附和,當然,是附和御使批評李守漢,還沒有幾個人敢提斬首的。不過薛國觀覺著自己應該出來圓一下場,免得寧遠伯面子上不好看,可就在他要動未動的時候,李守漢說話了:“祖宗之法,為治祖宗之國。祖宗之願,乃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不管秦法也好,漢法也好,哪個天下安定,市民富足,哪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