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卿,朕在你提出與奴酋議和之初,便明告過你,朕欲為大明中興之主,非如宋室怯懦之君。倘虜方需索過多,朕決不答應。只要土地人民損失不多,不妨速定成議,呈朕裁定,然後載人盟誓,共同遵守,使我關外臣民暫解兵戎之苦。令卿與馬紹愉深體朕之苦衷,將撫事辦妥,切不可節外生枝。你可曾記得?”
聽得崇禎的話,語氣不對,不由得陳新甲後心一凜,完了!這位皇帝怕是要找替罪羊來背這口巨大的黑鍋了!
陳新甲不住的叩頭於地說:“是,是。皇上聖明!”
“朕也曾告訴過你,此等事自當萬分機密。如有密報來京,萬不可洩露一字。”崇禎的語氣越來越寒冷,冷得讓陳新甲在這早春季節也是如在寒冬之中。
“朕已再三囑咐,每次給卿手渝,看後即付丙丁。卿萬勿稍有疏忽!可是,如今京師之中,流言蜂起,卿,該如何自處?該讓朕如何自處?讓朕如何面對天下臣民悠悠之口?”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陳新甲再聽不明白,那他這個科甲正途出身,久歷宦海一直爬到了兵部尚書、內閣大佬地位的經歷豈不是白混了?“臣以駑鈍之材,荷蒙知遇之恩,惟望佐皇上成為中興英主。所以凡是皇上此類密旨,隨看隨焚。連一字也不使留存於天壤之間。然京師之內如何走漏了訊息,卻非臣之所能瞭解。當是遼賊那邊走了風聲?”
崇禎的本意,陳新甲站出來將這個事情扛起來。他這個皇帝正好可以體面下臺,少不得要將陳新甲收入天牢。罷黜官職,暫且避過這股風頭,之後再像孫傳庭那樣,找個機會重新起用便是。(這招就和當初校長說的,兩個人同在一條船上,起了風浪,都要淹死,不如先下去一個人。保住了一個,也就保住了另一個。只是,陳新甲不是張漢卿。)
但是這個傢伙居然如此不識進退!
“先生出去吧。各地軍情倘有訊息,即刻便奏朕知道!”
翌日,崇禎在朝堂上宣佈,陳新甲假託聖意,令屬員出關與奴酋洪太議和,此事朕絲毫不知。令錦衣衛當場將陳新甲拿下,收入詔獄之中。
“皇上英明!”
“陛下此舉,便如同當年剪除魏閹一樣!”
見到主張並主持議和活動的陳新甲被下獄。與遼賊議和之事肯定是胎死腹中了,朝堂之上,文官、勳貴們齊聲讚頌皇帝的英明睿智果斷剛毅之舉。
還不曾散朝。各科給事中的彈劾文字便雪片便的飛到了朝堂上。
給事中方士亮、給事中馬嘉植等人為首,上表章彈劾他。“自新甲任事以來,雖有小才,亦曉邊事,然不能持廉,所用多債帥。深結中貴為援。於外不能御辱於遼東,對內,流賊連下洛陽、襄陽、開封,疊陷親藩。福王殞命,襄王殉國。周王失國。此皆新甲之過!然不及私通賊奴,擅立議和之事於萬一。”
這樣密集的炮火。便是皇帝想放過他都難了。不過,言官們所說的結交中官,倒也不假。陳新甲與司禮監打掌印太監王德化交情頗為深厚,而且,在外面也有不少軍鎮將領和他私下有往來。所以,當陳新甲在詔獄之中接到皇帝崇禎發給他的明旨,令其根據給事中們的彈劾文字明白回奏時,卻也是有恃無恐。
“上意主和,諸君幸勿多言。”
話雖然說的強硬,但是,私下裡依舊做了不少求生的工作。
命親信、心腹們帶著重金奔走於內閣各位大佬門下,同時命人苦苦哀求王德化等太監們。給事中廖國遴、楊枝起等人為其在刑部侍郎徐石麒面前疏通門路,大學士周延儒、陳演也在崇禎皇帝面前力圖營救,曰:“國法,敵兵不薄城不殺大司馬。”帝曰:“他且勿論,戮辱我親籓七,不甚於薄城耶?”(什麼意思?別的老子就不說了,我家七個親王,叔叔大爺的,都因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