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半生窩囊,甚至連死法也是那般窩囊,但恐怕他至死都不知道,他的死,擂響了北伐的戰鼓,敲響了金國的喪鐘。
從這一點上看,趙佶之死,死得其所。
“迎回二聖,還我河山”。一直是天樞與南宋共同的政治口號,儘管無論是天樞還是南宋的最高首腦,對迎回二聖半點不感冒,但口號卻是要喊得震天價響。
二帝已成為一個政治符號,也是金國的重要政治籌碼。當這個籌碼被捏碎的一刻,金國也將無可避免地被推上道義的風口浪尖。
儘管在事實上,趙佶之死是個意外,跟國相完顏宗翰沒關係……可是,誰讓殺死趙佶的是國相府衛士呢?而且,完顏斜保也橫屍當場——十足的捉姦在床,然後我殺你,你殺我的混亂場面。身為父親與國相的完顏宗翰,這責任怎麼都跑不了。
趙佶死訊一經傳出,天下大譁。舉國皆驚。八百里急報,由北而南,所過之處,官民無不慟哭,望天而拜。南宋朝廷罷朝三日,舉國服喪,朝野群情洶洶,痛斥金國禽獸行陘,呼籲與天誅軍聯合北伐之聲,甚囂塵上。
四月。第三批支援物資從揚州開出。溯流北上,而這一批物資與役力,竟是前兩批的總和——這個數值已遠遠超出狄烈與趙七、趙九密議的給付數量,算是趙佶之死的付加值吧。
同樣在四月。天誅軍主狄烈。向金國遞交最後通牒。限一月之內,交出完顏宗翰,賠款億錢。交還幽雲十二州,以慰太上在天之靈。否則,天誅軍將興十萬大軍,為宋皇復仇。
狄烈復仇,天經地義,趙佶可是他貨真價實的老岳丈。女婿如半兒,岳丈如半父,再沒有比這更好的興兵理由了。就連金國也不得不承認,狄烈有問責報復的權利。
只是,金國有可能答應這苛刻到極點的條件嗎?想都不用想,絕不可能!
狄烈也不指望,甚至不希望金國答應,所以,他前一刻將最後通牒交付燕京,後一刻,立即下令,北伐總動員。
北伐與南征,所選的時間正好相反。
金軍歷次南侵,必在九月,秋高馬肥,氣候轉寒,最利作戰;而後,次年四月,天氣酷熱、軍力疲憊之前,必定北返。
天誅軍北伐,則正好反之,必須在四至五月間啟動作戰,然後在年底以前結束,否則寒冷的天氣,將成為比金兵可怕百倍的敵人。
天誅軍中絕大多數南方將領,或許並不瞭解這一點,但軍校出身的狄烈豈能不知?對一支遠征軍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氣候。拿破崙、希特勒,這些歐洲梟雄,無一不是在人生的最巔峰時,慘敗在西伯利亞寒流之下。
寧可熱戰,不可寒戰,這是北伐的總原則。
四月中,天誅軍全軍縞素,在六百里戰線上誓師北伐。
天誅軍主令,即日成立北伐集團軍,下轄第一整編師、第二整編師、第四整編師、渤海師、天波師、秦鳳軍、獵兵營、警衛營,合計十六個旅、六個營(天波師四個營),共六萬兵馬。這是純粹的戰兵與輔兵,如果再加上天樞勢力與秦鳳路、南宋等支援的役力長夫,全軍超過八萬人。
北伐集團軍統帥:天誅軍主狄烈。
次帥:楊再興、何元慶、關忠勇、張榮、關勝、曲端。
總參謀長:凌遠。
副參謀長:趙能。
作戰目標如下:
西北線,第四整編師與秦鳳軍五個旅,合計三萬人馬,即日出雁門關,兵分三路,包圍應州、朔州及武州。拿下三州之後,合兵攻取西京雲中府。雲中府一下,則西北局勢大定。
北線,第二整編師,出長城,取飛狐、靈丘,最後攻取蔚州,截斷金國西、燕兩京的聯絡,並從側翼威脅兩京。
東北線,第一整理編師與渤海師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