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八,徵西大軍渡過黃河,分割包圍懷州、順州、靈州、興州。
六月二十二,梁王嵬名安惠,奉降表出興慶府投降,萬餘夏軍放下武器,立國不足百年的白高大夏國,滅亡。
不過,包括夏國國主李乾順在內的一干重臣,卻於數日前趁夜潛逃,向西翻過長城,繞過賀蘭山,不知所蹤。
李乾順最終還是選擇“北狩”了,只是不知,這位亡國之君,能“狩(受)”得了多久。(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七章 南宋有點煩
(大盟出手,就是不凡!拜謝!)
~~~~~~~~~~~~
早在天健元年,華國尚未徵西之前,南宋紹興天子趙構,剛剛將行在遷到長沙,還來不及重溫帝王舊夢,就被一場空前猛烈的暴亂,衝擊得粉碎。
鐘相、楊么之亂,爆發!
這場暴動,因為南宋歷史軌跡的改變,比原先的時間稍稍晚了一些。只是,無論歷史的車輪如何偏移,總免不了將幾顆礙事的石子碾壓得四下蹦射——因為,這些“石子”早早就擋在路中央。
鼎州武陵人鐘相,“食菜事魔”(即摩尼教),自稱“有神靈與天通,能救人疾患”,在當地素有人望,類似現代的某某功,聚集大量信眾與弟子。當是時,洞庭湖周圍各縣的廣大農民,自備乾糧,絡繹不絕地到武陵投拜“入法(入教)”,尊稱鐘相為“老爺”或“天大聖”(好像少了一個什麼字啊)。
早在一一二七年春,趙構在南京(商丘)號召各地軍兵“勤王”。鐘相曾組織義兵三百人,由其子鍾昂率領,趕赴南京,擁戴趙構反抗金兵的南侵。後建炎朝廷決策南逃,便又下令將各地前來“勤王”的義兵遣散,要他們“歸元來去處,各著生業”。
建炎君臣,以為此時的天下還是昔日的天下,軍民百姓,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真是太天真。民眾一旦聚集起來,意識到團結的力量。再要令其自行解散,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這一批批被勒令歸元的義民,最終成為南宋荊楚、嶺南一帶暴亂頻發、盜匪猖獗的根源,加速了南遷的南宋小朝廷的滅亡。建炎君臣,當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早已心懷異志的鐘相,並沒有按照朝廷的意旨解散回鄉的隊伍,而是繼續結集,結寨自保,並設定旗幟器甲,暗作起事的準備。
按照歷史的軌跡。鐘相是在一一三○年二月起事的——這不是偶然。而是當時江南的現狀所決定的。當是時,正值金軍大舉南侵,建炎君臣倉皇南渡之時。趙構浮海而遁,兀朮“搜山檢海”。金軍渡過長江。從兩浙一直殺入荊南。
金人鐵蹄。將江南踐踏蹂躪得不成樣子之後,帶著大批俘掠,志得意滿北歸。三月。於長江為韓世忠阻擊,拉開了黃天蕩大戰的序幕。
彼時荊南一帶,官軍遠遁,百姓流離,完全陷入無政府狀態。鐘相正是選在這個南宋政權控制力最脆弱的時間段,發動起事。
以上是另一個時空中,鐘相起事的歷史背景,但在這個時空,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變化——黃天蕩之戰,因為狄烈的干預,提前了整整兩個月!大戰結果,異常輝煌。
黃天蕩之戰,震驚天下,宋、金兩國自不必說,一個欣喜若狂,一個如喪考妣。同時受到驚嚇的,還有遠在武陵的鐘相。當時的鐘相,完全鬧不明白天波師與朝廷是什麼關係,若輕舉妄動,如此強橫的一支水軍,倘若開進荊南,後果不堪設想,遂壓下起事之念。
狄烈也沒想到,自己插手黃天蕩之戰,無意中將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生生向後推了兩年。
時間到了一一三二年,南宋政權南遷。皇室遷移,朝廷搬家,糜費甚巨,這可不是動動嘴皮子或抬抬腿就點塵不驚妥妥辦好的事。再加上一年之內,連續三次向